吳志菲
征戰湘鄂贛的“雙槍芙蓉”名震蘇區
土地革命進入如火如荼的時期,賈春英經常單獨外出執行任務。她雖然沒有讀過書,但聰慧好學,具有獨特的語言天賦。自從走出陽新到其他縣工作后,她練就快速熟悉當地方言的本領。每到一地,她都主動與村裡的老大娘、小媳婦、小姑娘進行交流,不懂之處便認真請教,有時候一句方言學說有誤,不僅會引發眾人捧腹大笑,而且也拉近了與群眾之間的距離。這為她以后進入江西、湖南山區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30年,18歲的賈春英任中共鄂東特委婦女會主任,后又當選為鄂東特委婦委書記。這年初,賈春英隨陽新縣委在湖北陽新與江西瑞昌交界處的田家庄召開群眾大會。當羅冠國上台講話時,當地偽保長指派一批打手跑至台前進行破壞,揚言要“紅軍土匪滾下台”。賈春英見狀,飛身從高台躍下,閃電似的抓住破壞者右手使勁一按,破壞者隨即痛得倒地叫喊,並被押上台前跪下,全場群眾不禁為之歡呼。不久,賈春英在當地建立起農會、婦救會,用大刀長矛組建農民自衛隊,並集結自衛隊收繳了當地保丁的槍支,武裝了赤衛隊。此舉在當地群眾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群眾都稱贊賈春英是“美麗的女俠”。
很快,賈春英就學會了騎馬,還學會了雙手持槍射擊。“有一次,奶奶騎馬執行任務,對面是敵人手持機關槍把守的封鎖線,臨近跟前,她一個跟頭翻到馬肚下闖了過去。”潘平說,在奶奶的革命生涯中,生與死的界限常常就在一線之間。
1931年3月,時任蘇區中央局巡視員的滕代遠到達湘鄂贛邊區,在修水上杉主持召開中共湘鄂贛邊境特委、鄂東特委、贛北特委負責人會議。會議根據蘇區中央局關於調整全國蘇維埃區域及黨組織的指示精神,決定將鄂東特委、鄂南特委、贛北特委所轄區域劃歸湘鄂贛蘇區,並成立中共湘鄂贛特區委員會。7月,中共湘鄂贛省委成立,湘鄂贛特區委隨之撤銷。8月,在湘鄂贛省委領導下,鄂東南特委在陽新龍港正式成立,管轄陽新、大冶、通山、鄂城、咸寧、蒲圻、崇陽、武寧、瑞昌等10多個縣。吳致民為中共鄂東南特委書記,賈春英等為鄂東南特委常委。
同年8月14日,鄂東南特委召開特委擴大會議,對加強黨的領導、擴大紅軍、鞏固和擴大蘇區等問題做出了切合實際的決定。賈春英以鄂東南特委常委的身份出席了會議,並在這次會議上當選為鄂東南婦女會主任,負責10多個縣的婦女工作。
尋訪期間,筆者來到湖北省陽新縣的龍港。這裡地處鄂贛邊界,南依幕阜山脈,北瀕富河上游,是鄂東南邊陲的歷史名鎮,遍布革命先輩的蹤跡。1925年,陽新縣第一個中共支部在龍港成立,並相繼領導了茶寮、朝陽、黃橋3鄉農民大暴動。1930年,彭德懷、何長工等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進駐龍港,開辟了以龍港為中心的鄂東南革命根據地,隨后成立了中共鄂東南特委、鄂東南蘇維埃政府,組建了軍校、報社、銀行、醫院、兵工廠、紡織廠、軍校等“四十八大機關”。從此,龍港成為鄂東南蘇區各縣市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被譽為“小莫斯科”。
在我們前往龍港途中,潘平告訴記者,自己從小到大,奶奶講得最多的便是她跟隨彭德懷作戰的經歷。
賈春英的兒子潘興嵩也介紹說,母親曾告訴他,1931年她在敵人的一次“圍剿”中脫險。10月的一天,彭德懷將她叫到司令部,了解敵情。“第二年6月,在敵人瘋狂‘圍剿’時,彭總再次將我母親叫回司令部,布置偵察任務。”潘興嵩說,此前,紅軍先后向江西修水縣派出3批偵察員全部犧牲。為攻克修水,彭德懷命令賈春英赴當地建立秘密聯絡點,偵察敵人軍事布置。
“當時彭總還故意激將,說:‘你個女娃子,你敢不敢去?’”潘興嵩說,后來,賈春英出色地完成任務,幫助紅軍攻克修水,因而獲得彭德懷的夸獎。
此后,賈春英作為特委婦女干部身先士卒,與各縣蘇維埃政府工作人員一道深入到控制的各個鄉村,用自己掌握的革命道理和參加革命的親身經歷,去教育感動貧苦農民。為了讓群眾盡快知曉參加紅軍就是保衛自己的道理,她與婦女們一道傳唱《送郎當紅軍》《當紅軍無上光榮》《當兵就要當紅軍》等革命歌曲。面對轟轟烈烈的擁紅高潮,賈春英常常對姐妹們說,不要以為自己是個女兒身,我們也同樣可以到紅軍隊伍中去建功立業。在她的積極努力下,一批批青年男女走進紅軍隊伍,成為蘇區的有生力量。
在江西武寧縣境內,有一次賈春英帶著瑞昌一個名叫汪敏的婦救會長,發動並建立了3個區的農會及婦救會,勝利完成了上級交給她的任務。但在返回的路上,她們卻與武寧縣國民黨保安團的一個連相遇。
賈春英讓汪敏原地隱蔽,自己一手拿著一支短槍,利用地形以林木作掩護,繞到敵人前頭一連開了數十槍,打倒4個敵人后,又飛速從原路退回。接著,賈春英喬裝打扮,用黃泥抹臉,讓汪敏裝病,然后背起汪敏直闖關卡。
保安團檢查時,賈春英沉靜地回答:“老總,我姐姐病得快要死了,我們是到前面看醫生的,一刻都耽誤不得。”保安團一看,背上的人果然是抖得厲害,於是便放行了。就這樣,賈春英與汪敏成功脫險。據說,因為這次機智脫險,賈春英得到鄂東南特委書記吳致民的獎勵,獎品是一支德國造手槍。
1932年1月,湘鄂贛蘇區在粉碎國民黨第三次“圍剿”之后迎來鼎盛時期。鑒於賈春英出色的工作成績,為革命不畏個人安危及機智勇敢的作風,經彭德懷提議,湘鄂贛省委決定調她為省委婦女部長。兩個月后,賈春英任湘鄂贛省委特派員、蘇維埃政府巡視員兼婦女主任,負責30多個縣的婦女工作,經常在江西的修水、萬載和湖南的瀏陽、平江等根據地從事革命工作,敵人對她恨之入骨,污稱她為“土匪婆子”。
經過長期的艱苦磨煉,賈春英不僅在婦女運動方面成績斐然,而且還以能征善戰而聞名,在湘鄂贛地區,她躍馬揚槍,威震一方,與紅軍傳奇女將胡筠並稱湘鄂贛“雙芙蓉”。胡筠是湖南平江人,北伐時隨軍到了湖北汀泗橋,並且正式加入國民革命軍,后進入黃埔軍校女生隊。雖然自幼時纏腳,但以“神槍手”之名勇冠“黃埔四女杰”之首。她當選過平江縣第一屆工農兵蘇維埃政府主席、紅五軍縱隊黨代表兼湘鄂贛邊特委常委。兩位“女俠”相識后,更是相見恨晚,馬上結成了最知心姐妹、戰友。當年,賈春英曾和胡筠一起,在平江、瀏陽、修水、銅鼓、萬載等縣普遍建立縣、區、鄉各級婦女組織,動員廣大婦女積極投身蘇區建設、支援紅軍,為紅軍醫院、被服廠、蘇區銀行等單位培養輸送了大批婦女干部。
有一天,胡筠突發奇想,想以賈春英帶領的工作隊為基礎組織一支女游擊隊。她將這個計劃跟賈春英商討,立即得到賈春英的全力支持。於是,兩人將湘鄂贛“圍剿”時流落分散的不同級別的女干部和四處流散的共產黨人家屬、女戰士招募集結在一起,並發動湖南廣大婦女自願加入游擊隊。經過努力,一支近千人的女游擊隊很快建了起來,省委任命賈春英為支隊長、胡筠為政委。
有一次,國民黨軍隊在平江黃金洞“圍剿”扑空后,路過在離加義鎮月光岩10余裡地的沙壩,一路燒殺搶奪,群眾苦不堪言。胡筠、賈春英得知后,決心消滅這股敵人,出口惡氣。於是她們調動女子游擊隊,埋伏在村邊及房頂上。當敵人剛進入村子時,突然一陣暴雨般的槍聲響起,一陣激戰后,女游擊隊將敵人全部殲滅,繳獲了很多槍支彈藥物資。胡筠、賈春英帶著游擊隊回到加義鎮的時候,上萬群眾敲鑼打鼓,燃放鞭炮,並唱起民謠迎接她們。
在湖南省平江縣至今流傳著一首民謠:“上打咚咚鼓,下打彭咚咚。兩邊齊打起,迎接‘雙芙蓉’。”這首民謠,反映了胡筠、賈春英為首的隊伍,打了勝仗回到蘇區根據地時,受到當地群眾熱烈歡迎的慶賀場面。當年,胡筠、賈春英在蘇區根據地被譽為“盛開的雙芙蓉”。
1933年10月,胡筠在萬載縣小源參加湘鄂贛省第三次工農代表大會期間,被誣為“AB團”分子,突遭逮捕。1934年1月,湘鄂贛省委駐地小源被敵佔領,胡筠在轉移途中被王明左傾路線執行者以“反革命”的罪名秘密殺害,時年36歲。聽聞這噩耗后,賈春英十分悲慟,曾感慨地說:“胡筠了不起,很會打游擊,是個難得的女將!”
1934年六七月間,湘鄂贛省委機關及湘鄂贛革命根據地主力紅十六師1000余人在奉新縣龍門山區,因陷國民黨軍重圍而遭受慘痛損失(史稱“六七月事件”),從而使湘鄂贛蘇區比中央蘇區早3個月進入游擊戰爭時期。中共湘鄂贛省委派袁仲賢、李秋明來到長沙銅官中共湘江特委指導工作,打通與湘鄂西蘇區聯系和搜集情報、護送給養等工作均由賈春英領導的工作隊來完成。由於湘鄂贛省委與中央聯系的電台被打壞,無法得到中央最新指示,隻能將湘鄂贛情況通過書信方式,經湘鄂西根據地向中央傳遞。1935年6月30日,中共湘鄂贛省委給任弼時轉中共中央的信就是通過這條路線送出,幾經輾轉於9月4日電告正在長征途中的中央。
艱苦的環境時刻考驗著賈春英和每一位紅軍指戰員,在居無定所、食無保障的形勢下,賈春英和隊員們頑強地用生命和鮮血來完成任務。一次,工作隊從湘陰秘密黨組織那裡接送一批糧食和臘肉返回黃金洞,來回近200公裡,隊員們吃的都是紅薯雜糧。最后,隊員們所帶的干糧吃完了,就是用野菜充飢也不曾動用護送的物資。返回駐地后,省委領導稱贊他們是一支有紀律、能吃苦、能戰斗的工作隊。
離休老紅軍劉劍平晚年在湖南平江見到賈春英后人后,激動不已。在証明材料中,老人對往事歷歷在目:“大約是1936年初,我給紅十六師政治部主任鐘期光當勤務兵,主任夫人名胡平然——她當協理員管婦女工作,傅秋濤任一支隊副司令兼一團團長,江渭清是副團長,當時鐘夫人經常和一些女同志共事,其中有一個很有名氣的湖北姑娘叫‘春姐’,人很漂亮,個子高大,會帶兵打仗,她就是革命前輩賈春英。”劉劍平說,他們的班長經常用“春姐”的事跡鼓舞剛加入紅軍的他們。
目前,平江縣籌拍30集電視劇《巾幗芙蓉》,展現以賈春英、胡筠英雄為代表的革命前輩的風採,還原湘鄂贛蘇區人民火熱的革命斗爭史。
頻道精選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