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雙槍女俠”賈春英的鏗鏘傳奇

吳志菲

2015年12月24日09:0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史縱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革命戰爭年代,她曾躍馬揚槍,名震湘鄂贛。她那“雙槍春姐”的雅號,當年的紅軍戰士直到晚年還記得。

解放后,她歸隱鄉裡,獨自將烈士遺孤撫養成人。村民沒有想到,這位看似平凡的農村老太太竟是與組織失聯長達半個多世紀的中共早期黨員、鄂東南特委常委、鄂東南婦女會主任賈春英。作者歷經長時間的走訪、求証,終於將有關賈春英的一段被“雪藏”的紅色傳奇復活。正如賈春英的后人所言:“那些細節比好些戰爭電影、電視劇中塑造的人物故事還要精彩。”

苦命童養媳在鐮刀斧頭的旗幟下舉起右手

潘平和奶奶賈春英一起生活了15年,直到奶奶去世。從小就聽奶奶講革命故事的他,腦海中一直留著奶奶英勇善戰、出生入死鬧革命的記憶。2012年5月的一天,潘平查閱相關史料時發現,在中共中央《中國共產黨組織史資料》中,赫然記載著奶奶賈春英的真實身份——湘鄂贛省婦女會所屬鄂東南婦女會主任。

隨后,潘平又查找了《中國共產黨湖北省組織史資料》《中國共產黨湖北省咸寧地區組織史資料》《中國共產黨鄂南歷史》等黨史資料,奶奶賈春英的革命歷程被一一呈現在他眼前。

其實,早在1985年,湖北省陽新縣在開展陽新縣組織史資料調查時,就從原湘鄂贛紅十六師政委方步舟的回憶中得知賈春英的任職情況,確定她為中共鄂東特委婦委會書記以及鄂東南特委婦委會主任。

陽新縣筠山腳下的陶港鎮賈村,是賈春英的故鄉。1912年,賈春英在這裡出生,她的父親賈萬裡、母親張氏均系貧苦農民。

賈春英有著一個苦難的童年。在重男輕女的封建社會裡,當年出生僅8個月的賈春英就被陽新縣潘橋石雲村的一位姑媽倪氏抱作童養媳。

1925年春的一天,年僅13歲的賈春英同往常一樣上山砍柴打豬草。臨近傍晚,瘦弱的賈春英肩膀上背著一筐沉重的柴草,手提一籃鮮嫩的豬草順著山路回家。突然,狂風大作,電閃雷鳴,頃刻間,傾盆大雨將山路澆得濕滑,年少的賈春英被這突如其來的惡劣天氣驚呆了。為了做好大人吩咐的事情,她隻得艱難地冒雨前行。突然,她腳下一滑,沉重的柴草壓著她瘦弱的身體一起滾下山坡……

正在這時,遠處走來一位書生模樣、打著油紙雨傘的年輕人,他看見了滾落下來的賈春英,急忙快步走到跟前,仔細打量后發現,滾下山坡的正是自己的嫡親表妹。原來,年輕人名叫羅冠國,1903年出生在陽新縣福壽區羅家大港坪村一個農民家裡,與賈春英婆婆家是姨表親。

羅冠國是陽新最早接受革命理論並傳播革命種子的革命者之一,曾長期化名羅連。此次來石雲村,他正是為了發動群眾投身革命。路遇表妹慘境,羅冠國十分義憤。他立即背起表妹直奔倪氏家中。將賈春英救醒安頓好后,羅冠國斥責倪氏為什麼這麼晚還要年幼的賈春英上山砍柴打豬草,倪氏自知理虧極力辯解。而賈春英此時反而出來勸說表兄,說傍晚外出勞動是自願的,並非姑媽所逼,還說:“自己又不是富人家的嬌小姐,窮人家的孩子就是吃苦的命。”

“命?”羅冠國聽后心裡一震,他想了想,然后故作嚴厲地問:“你的命為什麼這樣?”賈春英望著表兄,慢慢地說:“我命……苦唄。”

羅冠國認真地告訴她:“不是你的命苦,而是你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才苦,還有你不懂得跟命運作斗爭。”賈春英訥訥地說:“什麼?跟命還能斗……我不懂。”

羅冠國再次認真地告訴她:“不懂了吧!好,我每天和一些朋友們在后山祠堂裡談心說事。你也來聽聽吧。”

在石雲后山祠堂裡,每天都聚集著一幫窮苦人,羅冠國常以識字談心的名義,給他們講解革命道理。在表兄的鼓勵下,賈春英也經常利用砍柴、打豬草的機會來到后山祠堂旁聽。春去冬來,她逐漸懂得了為什麼勞累一年反而肉補衣裳天補房﹔懂得了許多老人沿門乞討長流浪,是禍國殃民的社會造成的結果。當明白自己的前途和命運后,賈春英心中的那盞燈被點亮了,她毅然決然地扯掉裹腳布,拿起了刀槍。

1927年3月中旬的一天晚上,羅冠國將數位年輕人召集在一面印有鐮刀斧頭圖案的旗幟下,向大家講明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和紀律后,他又問大家:“加入黨組織不怕死嗎?”大家異口同聲地回答說:“不怕!”這一天,賈春英和其他年輕人一起舉起了拳頭庄嚴宣誓。簡明扼要的儀式后,15歲的賈春英似乎一夜之間煥發出新的生命和無窮的力量,從此,她把個人的命運與這個國家、民族、社會緊緊聯系在一起。

   頻道精選


哪位開國元帥逝世后毛澤東嘆息"國有疑難可問誰"?

勿忘國恥:記錄南京大屠殺日軍滔天罪行的35張老照片

盤點:新中國歷史上4位少數民族開國上將(組圖)

朱德與毛澤東、周恩來珍貴合影(組圖)

胡耀邦是怎樣進入鄧小平視野的

開國上將楊得志的數度“意外”任職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玉、楊麗娜)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