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其慶
大渡河水心中流
這場戰斗已經過去81年,但個中情節,楊建華都能講得清清楚楚。
五月,南京的花開如繡球簇擁,記者來到位於鼓樓區楊建華家中,對他進行了專訪。“大渡河戰斗是父親給我講的次數最多的一個故事:“大渡河畔英雄多”,我百聽不厭”。大渡河水嘩啦啦地流進了楊建華心中。
長大后,崇拜父親、崇拜英雄的楊建華成為一名軍人。大渡河水依然在耳畔回響,但他心中除了那傳奇般的戰斗過程,還多了一個沉思:“我也是軍人,18個人、一條船、對岸是敵人一個營並且預先佔領防御陣地,如果今天再來一次,我還能不能強渡成功?”
2012年9月,當時已擔任南京軍區聯勤部部長的楊建華利用參加會議的機會,趕到四川石棉縣安順場,找到當年紅一團18勇士上船的出發點。站在大渡河邊,看到洶涌的河水卷著大如鍋口的漩渦,楊建華很難給心裡那個問號一個肯定的答案。“紅軍是在極度疲勞、缺乏營養,甚至前一天還急行軍140華裡的情況下組織的渡河作戰的,要說體質我們比當年紅軍好太多了,但為什麼今天條件更好反而過不去呢?
“父親講過,當時這18勇士是從全連100多位爭前恐后報名的勇士中產生的,無論干部戰士都清楚登船后面臨的處境,可以說,那是一條通向死亡的船,但是大家還要爭著去,尤其是最后加入突擊隊的一位小戰士,他是4個月前剛剛參軍的17歲的農民孩子陳萬清,哭著要參加突擊隊,這是為什麼啊?”楊建華一直在尋找那個能讓自己誠服的答案。他想到父親1928年入黨時的誓詞——“犧牲個人,永不叛黨!”“他們是希望用自己的死換取紅軍的生啊!或者說,在長征路上,他們想到的不是自己的死,而是紅軍的生!他們心裡明白,紅軍是給窮人打天下的,紅軍不能垮,紅軍垮了老百姓就沒有翻身的指望了。‘犧牲個人,永不叛黨’,強渡大渡河能夠成功,長征能夠勝利,就是有這種不怕犧牲的精神!”
坐在記者對面,楊建華的語調斬釘截鐵。“習總書記多次強調和平年代軍人還得有血性!這種血性就是從革命前輩不怕犧牲的精神中傳承下來的。”楊建華對記者說,“我們不能忘記長征中的犧牲精神。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我們更需要這種精神。尤其是年輕的朋友,不要總問祖國為你做了什麼,而要問問你為祖國做了什麼?”
頻道精選
相關專題 |
·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 開國上將紀念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