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專訪開國上將楊得志之子楊建華少將:講好長征故事【3】

呂其慶

2016年05月03日08:5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原標題:講好長征故事——專訪開國上將楊得志之子楊建華少將

1974年春節楊得志全家於武漢。

  我們是紅一團的后代

  楊得志一生育有6個子女,楊建華是家中唯一男孩,排行第五,在父親身邊生活時間最長。父親是楊建華心中的偶像。“父親從班長、排長、連長、營長、團長、師長、縱隊司令、志願軍司令、軍區司令、總參謀長,一級不落地成長起來,他一生沒有離開過部隊,尤其是野戰部隊。”

  楊得志在我軍歷史上是一位傳奇性的人物,他從一名普通紅軍戰士,成長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年近70歲的時候,還在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戰場上指揮作戰,可以說是歷經第二、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各階段、面對面與美軍等16國軍隊交過手的一員老將。楊建華用“三個不計其數”概括父親一生經歷的事實——“打過多少次仗不計其數,犧牲了多少戰友不計其數,遇到和克服了多少困難不計其數”。“但父親對紅一團的感情最深,這是一支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部隊。”紅一方面軍紅一師紅一團是紅軍歷史最悠久的部隊之一,楊得志擔任團長后,率部在第五次“反圍剿”中打過多次硬仗,常常是以少勝多頂住敵人的攻勢。“一”有開頭的意思,長征以后,紅一團始終擔任先遣團,是紅軍鍛出的一把尖刀,為主力紅軍撕開前進的道路。“作為先遣部隊,打惡仗的機會就更多一些,面對的犧牲也多一些,但紅一團的戰士們從來沒有被犧牲嚇倒。”楊建華對這支英雄部隊又崇敬又親近,“畢竟是父親當年在紅軍最艱苦時期指揮和戰斗過的部隊。”

  楊建華更為自豪的是,他也有幸與這支部隊一起為香港回歸做貢獻。香港回歸前,中央軍委決定從全軍抽調歷史久、榮譽多的英雄部隊,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代表在香港回歸后駐守香港。前身為紅一團的第42集團軍某團,因為耀眼的光榮歷史被軍委確定為駐香港部隊步兵旅。楊建華參與了組建駐香港部隊和保証部隊順利進駐香港工作的全過程。

  跟父親當年在紅一團一樣,楊建華做的也是“打前站”的工作。因前期有大量的溝通協調工作,楊建華要在北京和香港兩頭飛,遇到緊急的情況,他一天就要飛個來回。那段時間,楊建華日常起居完全沒有規律,尤其是香港回歸在即的日子,他根本無暇休息,但他仍然不斷給自己加工作、加擔子。“‘一’就是身先士卒,組織信任我,把這麼重要的工作交給我,就不能辱沒使命。況且,父親是這個團的老領導,如果我不能完成好工作,就是給他抹黑,就是給紅一團抹黑!”

  1994年楊得志病危之時,專門囑托楊建華把當年他指揮強渡大渡河戰斗時隨身佩帶的手槍送回部隊,激勵青年戰士“紅軍精神代代相傳”。楊得志對這支部隊情感至深,一直關心老部隊建設,早在1986年就為部隊題詞,“大渡河水源遠流長,紅軍精神代代相傳”,勉勵大家繼承大渡河勇士不怕犧牲的精神。如今楊得志將軍的手槍和題詞,都陳列在駐香港部隊步兵旅的軍史館中。在香港工作期間,楊建華經常去瞻仰,“紅一團在我心中有一種神聖感,我時刻感覺自己就是紅一團的后人。”楊建華每次到駐港部隊,都感覺像回家一樣。

  從1963年到1972年,楊得志的子女們陸續參軍,全家都是軍人。改革開放不久,社會興起一股“下海”潮,不少人脫掉軍裝去經商。“父親把我們幾個子女召集到一起,他講:‘我們國家這麼大,總要有人保衛國家。你們既然已經都參了軍,就不要再想經商了’”。執行父親的這個“命令”,對楊家的子女來說沒有困難,但后來遇到“脫軍裝”才是最大的考驗。1985年裁軍百萬,楊建華的三姐楊秋華在總參管理局招待處工作,這個單位屬於集體轉業的范圍,而此時擔任解放軍總參謀長的楊得志正主持全軍精簡整編工作。“我姐姐心裡很矛盾:從她內心講,對這身軍裝的感情割舍不下,又是全家第一個脫軍裝的人。但如果不走,別人會怎麼說?整編到自己女兒頭上就不脫軍裝,影響會很不好。最后姐姐還是離開部隊。后來我姐姐說,‘當年18勇士面對滔滔大渡河水,紅軍命運與個人生命,二者選其一,隻能以大局為重。誰叫咱是紅一團的后人呢!’”

頻道精選


毛澤東曾贊揚哪位元帥“救了黨救了紅軍”(組圖)

鄧小平對美外交思想的戰略與原則

劉少奇參加並籌劃中共七大 作出哪些重要歷史性貢獻

哪位上將26歲就擔任紅四軍軍長 陳毅對他贊口不絕

毛澤東曾向哪位大將“借寶”(組圖)

賀龍女兒賀曉明談紀念賀龍元帥誕辰120周年(視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文全、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