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陽翰笙戰斗在“國統區”紀實【3】

倪良端

2016年05月25日07:53   

拒絕入國民黨 戰斗在文工會

1938年底,第三廳從武漢撤退重慶,國民黨要求三廳人員全部加入國民黨。在分散撤退途中沒人搭理,國民黨的謀劃沒有得以實施。

1939年下半年郭沫若回樂山奔喪。陳誠、賀衷寒、張厲生商議后提出三廳人員全部加入國民黨,他們打算趁機把郭沫若擠出第三廳。

在重慶的陽翰笙得到消息十分吃驚,立即派人前往樂山報告郭沫若,及時向周恩來通報。周恩來聽了陽翰笙的報告,氣憤不已。“要是三廳人員都不願參加國民黨,要不要現在撤出政治部?”對陽翰笙的提問,周恩來深思熟慮后語氣很堅硬地回答:“不退出雖然要遇到很多麻煩,但是要大家硬著脖子頂著。是革命戰士,即使犧牲也要倒在工作崗位上。”“好!我堅決執行,團結大家頂著!”陽翰笙態度堅定。

幾天后,政治部秘書長賀衷寒帶一幫人來到第三廳搜查宣傳品倉庫。陽翰笙接報怒火中燒,找到賀衷寒厲聲斥責:“帶人搜查倉庫,為啥子?難道抗日斗爭不需要宣傳品!”面帶愧色的賀衷寒不知所措,隻說:“這是上峰的命令。”

郭沫若趕來了。他嚴詞抗議賀衷寒無禮,堅決不讓搜查。雙方一陣激烈舌戰后,強橫霸道的賀衷寒指揮手下人繼續搜查。郭沫若、陽翰笙眼巴巴地看著他們強行搜查,帶走宣傳品。

1940年8月,蔣介石親自下達手諭:“凡在軍事委員會各單位中的工作人員一律均加入國民黨,凡不加入國民黨,一律退出。”不加入國民黨的郭沫若,被免去政治部第三廳廳長職務。

幾天后,新任廳長何浩若主持召開三廳全體人員大會。每個座位前擺上加入國民黨的入黨申請書。何浩若用威脅口氣說:“要革命要抗日,就隻有留在第三廳。要留在第三廳,首先要加入國民黨。”參加會議的陽翰笙派人請來郭沫若。健步邁進會場的郭沫若,緊握拳頭大聲說:“入黨不入黨,抗日一樣抗的。在廳不在廳,革命一樣革的。”他當場宣布:辭去軍委會政治部部務委員職務,陽翰笙和在場的同志一致表示:辭職。

周恩來知道何浩若強迫三廳人員加入國民黨非常氣憤,立即找到軍委會政治部部長張治中,把三廳不利局勢直言不諱道出。隨即,張治中將情況報告蔣介石。沒隔幾天,陽翰笙、郭沫若、田漢等應約見蔣介石。蔣介石對他們說:“現在是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更需要你們這些有影響的文化人才。希望你們同心協力,御敵救國,我要求諸位不要離開。”郭沫若代表大家表態:“我們在朝是抗日,在野也是抗日,我們離開政治部也同樣抗日。”雙方交談后蔣介石說:“這樣,另外成立一個部門,第三廳的人全部參加,還是由郭先生領導大家。具體的與我的秘書李維果商定。”

從蔣介石那裡回來,陽翰笙向周恩來匯報,說:“蔣介石分明是想把我們圈在這裡,怕我們大家去延安。”周恩來說:“老蔣認定的事就答應吧。他要給我們劃個圈圈,我們就跳出圈圈去干自己想干的事情。有個部門好,我們才有斗爭平台。每次都自己搭台子,還真有點麻煩。”

1940年10月1日,國民黨以改組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而另設的文化工作委員會(下稱“文工委”),在重慶正式成立。郭沫若任主任,陽翰笙任副主任。

“文工委”在南方局領導下,在國共關系處於錯綜復雜的形勢下堅持抗戰、團結、進步的策略,同國民黨的妥協、分裂、倒退政策進行“有理、有力、有節”的斗爭,使國共兩黨合作關系終究沒有破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得到鞏固和發展。皖南事變后,周恩來考慮到在“文工會”人員的安全,布置應變措施:凡露過鋒芒的同志都暫時疏散、隱蔽、轉移撤離。陽翰笙也回到家鄉探親隱藏,兩個月后,回到重慶。

1941年10月的一天,周恩來、陽翰笙來到郭沫若家裡。周恩來直率地對郭沫若說:“今年是您50歲生日,我們准備給您祝壽,搞些紀念活動。”郭沫若擺手推辭。陽翰笙說:“為您祝壽,大家聚在一起熱鬧熱鬧!”周恩來補充說:“為您祝壽是個形式,關鍵是借此機會做些工作。”郭沫若明了周恩來的真實用意,感激的笑意浮在臉上,說:“那就謝謝你們了!”周恩來也笑了,說:“翰笙,組織好這次活動,要讓更多的人參加,把郭老的生日慶典搞熱鬧喲!”“如何籌備呢?”陽翰笙問。“以南方局名義擬定活動計劃,起草通知發往全國各地中共組織。”周恩來答復。

回到辦公室,陽翰笙按周恩來指示擬了計劃和通知,用電報方式發往延安、成都、昆明、桂林、香港等地,抽調20人組成工作班子,按計劃將為郭沫若祝壽活動的各項工作向前推進。

11月16日下午,郭沫若50歲生日茶話會在重慶中蘇文協大樓舉行,各界代表雲集。馮玉祥主持,老舍、沈鈞儒、蘇聯友人等講話祝賀。周恩來亦在列。通過這次祝壽,發動了一切民主進步力量,沖破了國民黨的政治和文化禁錮。

陽翰笙以太平天國起義為背景創作的六幕歷史劇《天國春秋》,1941年11月27日在重慶首演,受到觀眾熱烈歡迎,連連座滿,盛況空前。由此,陽翰笙在周恩來支持下,與郭沫若商定成立了“中華劇藝社”。陽翰笙動員曾出任中國電影制片廠編導委員的應雲衛任社長,他們將白楊、路曦、吳茵、謝添、舒繡文、秦怡、陶金、石羽、張瑞芳等30多位編劇、導演、演員和音樂人才吸引到了中藝社。由應雲衛導演的《大地春回》演出成功,把國統區人民抗日救國熱情推向高潮。

頻道精選


哪位開國上將被譽為“華野名將,學府高師”

四渡赤水,三萬紅軍與四十萬敵軍的生死較量

少共國際先鋒師的鐵血歲月——這裡走出23位開國將軍

閻肅:為信仰而歌 毛澤東曾被他創作的哪部歌劇感動

遵義會議,周恩來如何說服博古“主動交權”

柳直荀:毛澤東青年時代的摯友 曾發表“中國醒獅論”

毛澤東1960年為何重提“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重慶談判的歷史細節:周恩來為毛澤東設計“第一印象”

“敵進我進”:毛澤東盤活中國抗戰大棋局

周恩來“勸蔣”“逼蔣”抗日的八封信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文全、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