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良端
寫就《草莽英雄》 石縫長出奇花
1937年春節前,妻子唐棣華的堂兄唐槐秋來到陽翰笙在南京的家裡作客,高興地說:“翰笙,聯華公司老板想請你寫個電影劇本,願意嗎?”“我願意,正准備找事做呢!”喝幾口茶后,陽翰笙問:“要什麼題材的劇本?”“沒有特別要求,隻要拍攝的電影受歡迎就行。”堂兄坦誠明白地回答。
“那好,把我醞釀、構思了很久但一直未寫的‘草莽英雄’故事寫出來,包他們滿意,會吸引觀眾,也具有現實意義。”“那你抓緊寫吧。你把構思的故事梗概講講,我聽了給他們說說。”陽翰笙整理思路侃侃說來。
故事反映腐朽的清朝政府賣國求榮、出賣川漢鐵路筑路主權。在席卷全川保路愛國革命風暴中,川南六縣保路同志會總會長羅先清這位剛毅的草莽英雄,他帶領鄉民與官府頑強斗爭的事跡。
唐槐秋是戲劇活動家、演員、導演、中國旅行劇社創始人。雖主行話劇,但和電影界關系密切,也是電影內行。聽完陽翰笙講述的“反清保路”故事梗概,很興奮:“太精彩了,是很好的電影題材,到時我幫你當導演。”
有了寫作目標,陽翰笙勤奮筆耕。由於劇中人物、故事、細節成竹在胸,很快成就初稿,定名《草莽英雄》。聯華公司得知陽翰笙寫成初稿,派唐槐秋取劇本時預付給稿酬300元。
過完春節,陽翰笙將聯華公司寄轉的《草莽英雄》初稿認真審讀,參照所提意見和自己找出的不足之處進一步細琢精雕,力求創作出自己滿意對得起觀眾的作品。
修改后的劇本送到上海,華聯華公司老板十分滿意,特邀首席導演孫瑜和唐槐秋執導。但由於全面抗戰爆發,此劇不得不暫時停止拍攝。
皖南事變后組織為保護陽翰笙,安排他回家鄉探親隱蔽,他再度拜訪羅先清的大管家邵玉廷老伯,實地考察羅先清住過的山洞、向鄉民了解羅先清率眾起義的見聞故事、與清兵激戰的戰場遺址,進一步了解起義經過及事件的細枝末節,力求把劇本補充得更充實、完美。
從家鄉回到重慶,身患肺病、眼疾嚴重的陽翰笙在艱難中奔波。他克服困難將劇本《草莽英雄》反復修改,多方征求意見,幾易其稿。最終自己覺得達到了心中的標准,劇本問世。
陽翰笙創作《草莽英雄》劇本,一直受到南方局和周恩來的關懷和支持。在重慶紅岩村八路軍辦事處,周恩來主持劇本討論會,讓陽翰笙讀劇本給與會者聽,讓同志們充分發表意見。參加討論會的郭沫若說:“陽翰笙創作的《草莽英雄》,可以說是陽翰笙全部作品最成功之作,沒有一個多余的人物、場面,也沒有一件多余的事情,是一部完整的藝術品。”周恩來對《草莽英雄》反映的悲劇色彩、歷史背景等作了精辟分析。他結合當時農村建立游擊隊開展武裝斗爭實際,給予劇本較高贊許和鼓勵后作出評語:“此劇暗示了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隻有在無產階級領導下才能取得成功。同時提醒人們,要嚴防暗藏在內部的奸細。”當然,周恩來對該劇本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見。之后,周恩來為《草莽英雄》的上演四處奔走,積極呼吁。
陽翰笙按照同志們和周恩來提出的意見,認真思考后對《草莽英雄》劇本再次修改。
1942年《草莽英雄》定稿送審,遭到以潘公展為首的國民黨政府“審查委員會”以“抑黨人而揚幫會”,“鼓動四川人民起來暴動,妄圖推翻國民黨政府”的“罪名”,通令“禁止出版,禁止演出,封存劇本原稿”。為應對國民黨的審查,陽翰笙將劇本重抄一份手稿上交,原稿密藏。
國民黨對劇本《草莽英雄》的封殺,對陽翰笙雖然是個不小的打擊,對於進步戲劇運動也是一次挫折,但是陽翰笙未因此而鬆懈。他明知前進道路上荊棘叢生,仍然以筆為武器更加勇敢巧妙地去戰斗。陽翰笙明白:在當時這部作品對啟迪革命群眾、揭露抗日統一戰線內部反動派的陰謀,有著鮮明、深刻的現實針對性。敵人越禁演,越說明它有存在的價值。
《草莽英雄》一禁就是3年,直到1945年毛澤東在重慶與蔣介石談判,簽訂《雙十協定》后該劇才得到復活。在重慶等國統區上演,獲得巨大成功。年底,劇本由群益出版社出版發行。該劇重生上演和劇本的出版,被當時的進步文化人士譽為從“石縫裡長出來的奇花”。
頻道精選
![]() | ![]()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