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陽翰笙戰斗在“國統區”紀實

倪良端

2016年05月25日07:53   

《世紀風採》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陽翰笙,1902年出生。15歲那年,陽翰笙走出家門到宜賓、成都、北京、上海求學,得吳玉章、王右木、陳毅等指導走上革命道路,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大革命洪流中,陽翰笙任黃埔軍校政治部秘書兼教官,參加南昌起義任師黨代表、起義軍總政治部秘書。1928年調往上海在周恩來領導下從事國統區文化斗爭和統一戰線工作,任“左聯”和“文總”黨團書記。抗戰時期參與組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任第三廳秘書、文化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組織領導革命文藝運動。他既是革命家、又是成果卓著的藝術家,留下了700多萬字的文藝作品。陽翰笙對黨忠誠,執行黨的文藝路線,被文藝界譽為“文壇泰斗”。

領導“左聯”戰斗 幟樹左翼文化

南昌起義失敗以后,陽翰笙由海陸豐經香港轉回上海,與李一氓一起參加創造社。1930年3月,在陽翰笙參與謀劃組織下,“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下稱“左聯”)成立。“左聯”一成立就建立了黨團組織,陽翰笙擔任“左聯”黨團書記。在成立大會上,魯迅作題為《對於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講話和與會同志發言后,陽翰笙代表黨組織發表總結性講話。他指出:“國民黨反動派正加緊白色恐怖和反革命圍剿,鎮壓革命力量。我們要加強隊伍的團結……文藝工作者深入到工農中去,到勞動人民中去。這也是中央和省委的意圖……幫助黨在那裡做好宣傳工作,還要增加對工人的了解。”

“左聯”的成立,標志著黨對革命文藝運動已發展到從思想領導到組織領導的嶄新階段,是新文學運動的深入發展。

為進一步壯大左翼文化隊伍,陽翰笙與同仁一道先后組織了“社聯、美聯、劇聯、教聯、記聯”和電影、音樂小組等左翼文化團體。這些團體聯合組成“中國左翼文化總同盟”(下稱“文總”)。陽翰笙任“文總”黨團書記。

“文總”成立不久,經黨內同志引薦,陽翰笙與中共黨員、黃埔一期生、在部隊工作、十分關心黨的文藝事業的宣俠父接觸后,就宣俠父提議開辦“左聯”書局事提交“左聯”黨團會議充分討論,得到夏衍、田漢等支持。受黨團組織委托,陽翰笙與宣俠父達成一致協定:書局開辦資金、經營管理由宣俠父負責,編輯事宜由“左聯”負責。經雙方籌劃,起名湖風書局的書店在上海英租界七浦路正式開張﹔同時“左聯”主辦公開雜志《北斗》、“左聯”與“文總”合辦內刊《文學導報》誕生。

在反革命“文化圍剿”的艱難歲月裡,湖風書局是“左聯”在白色恐怖歲月裡唯一的出版機構,出版了左翼作家的許多著作,有力反擊了國民黨的反動文化圍剿。同時培養了大批青年作家,他們的作品深受廣大讀者歡迎。書局也是“左聯”活動據點,因而招致國民黨反動派和殖民統治者的忌恨,很快便被英租界和國民黨反動派當局強行查封。

陽翰笙在領導“文總”的同時,拿起手中的利劍,創作了長篇小說《地泉》。

1932年,為反擊反革命“文化圍剿”,陽翰笙與田漢等“文總”各團體負責人共同籌劃,抽調如金山、趙丹等“劇協”成員,聶耳、呂驥、賀綠汀等音樂人先后轉戰電影戰線。擴大了的電影戰線拍攝進步電影,成為左翼文化運動的重心。在支援電影事業壯大發展中,陽翰笙通過與藝術家促膝談心、切磋藝術等,結交了洪深、史東山、蔡楚生等,成為肝膽相照、終身不渝的摯友。陽翰笙著力培養聶耳、王瑩、陳波兒等青年藝術家,這些人先后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進步電影界的骨干。

資本家看到進步電影名利雙收,他們願意投資辦廠。經過“文總”討論,決定由陽翰笙協助田漢建立藝華電影公司。陽翰笙為“藝華”配備了黨員和進步的編劇、導演、演員骨干。他參加編劇委員會,使“藝華”一開始就遵循抗日、反帝、反封建的方針,拍攝了一批進步影片。后來,左翼電影戰線逐步控制了“明星、聯華、藝華、電通、天一”等電影公司。這些電影公司在左翼電影戰線的影響下,開始攝制進步影片。

陽翰笙在進行大量思想和組織工作的同時,於1933年寫就他的第一個電影劇本《鐵板紅淚錄》。該片是中國第一部反映農民武裝反抗地主階級壓迫,描繪了農民受地主階級鐵板地租的殘酷剝削,明確指出了中國農民武裝斗爭的出路。影片受到廣大群眾歡迎,引起了反動當局的惱怒和恐懼。相繼,陽翰笙描寫漁霸勾結侵略者壓迫漁民,激起漁民反抗的電影劇本《中國海的怒潮》寫成。攝制的影片遭到國民黨“電影檢查會”的摧殘,被刪剪得七零八落。

1933年底,國民黨反動政府以法西斯手段搗毀“藝華”公司,對田漢、夏衍、金焰等威脅恫嚇,進而加緊對左翼文藝工作者的人身迫害。陽翰笙和他的戰友們雖然被迫公開退出“藝華”,但是他們繼續與公司導演聯系,為公司提供劇本支持。

1935年3月,陽翰笙編劇而未署陽翰笙名的影片《逃亡》在上海公映,轟動影壇。

在國民黨反動政府對左翼文化運動瘋狂鎮壓的1935年,陽翰笙領導和團結左翼文化戰士們冒著被捕、殺頭的危險,在文藝戰線上進行了不屈不撓和機智靈活的斗爭,不僅在上海發揮了很大作用,其影響還遍及全國。許多大城市紛紛建立“分盟”,形成了一支由中共領導的、力量雄厚的、嶄新的文化生力軍,有力地配合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武裝斗爭和政治斗爭。作為“左聯”、“文總”黨團書記的陽翰笙,在上海負責左翼文化運動的組織領導工作時間長達七八年,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為中國的革命事業盡到一位共產黨人的責任!

頻道精選


哪位開國上將被譽為“華野名將,學府高師”

四渡赤水,三萬紅軍與四十萬敵軍的生死較量

少共國際先鋒師的鐵血歲月——這裡走出23位開國將軍

閻肅:為信仰而歌 毛澤東曾被他創作的哪部歌劇感動

遵義會議,周恩來如何說服博古“主動交權”

柳直荀:毛澤東青年時代的摯友 曾發表“中國醒獅論”

毛澤東1960年為何重提“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重慶談判的歷史細節:周恩來為毛澤東設計“第一印象”

“敵進我進”:毛澤東盤活中國抗戰大棋局

周恩來“勸蔣”“逼蔣”抗日的八封信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文全、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