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瑋
漫漫長征是她頑強生命力的源泉
長征,給王定國留下了永不磨滅的記憶。
從70多歲開始,王定國開始練習書法和繪畫,家裡隨處可見她的書畫作品,大部分內容都和長征有關。其中一幅名為《強渡嘉陵江》的水墨畫,是王定國於1996年10月為紀念長征勝利60周年所作。在約4米長的畫面上,烏雲密布,山色蒼茫,紅旗翻卷,江水奔騰,炮火擊起了數道沖天水柱,冒著槍林彈雨,紅軍戰士們劃著木船向江岸猛然攻擊——這幅氣勢磅礡的畫卷,生動地再現了紅軍戰士英勇不屈的大無畏氣概。畫面下端空白處密密麻麻留著徐向前、林月琴等20多位長征親歷者的簽名。
這幅畫是王定國根據自己的記憶,再現出紅軍戰士強渡嘉陵江的場面,而王定國的長征路也就是從這場戰役開始的。1935年3月,紅四方面軍於塔山灣主渡口打響了強渡嘉陵江的戰役,幾萬名紅軍分批乘船開始渡江。當時,王定國就在其中的一條船上。在國民黨部隊的層層攔截和48架敵機的狂轟濫炸下,王定國眼看著身邊的很多戰友犧牲在江中。但是,英勇的紅軍將士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前仆后繼,奮勇向前,強渡成功。
強渡嘉陵江后,王定國沒有想到,接連不斷的危險正在前方等著他們。綿延兩萬多裡的長征路上,危機重重,王定國感到比敵人的槍炮更可怕的是飢餓。由於國民黨的反動宣傳,沿途老百姓都離家逃跑,將能吃的東西都藏了起來。走在前面的部隊把沿途能吃的都吃了,后面的部隊就沒法找到食物。很多紅軍戰士被活活餓死在路上,飢餓也使王定國骨瘦如柴,當時她的體重還不到25公斤,隨時可能倒下。
雖然這些危險和苦難讓王定國記了一輩子,但是,幾十年過去后,王定國卻更樂意向人們講述長征中令人感到快樂的事情。對此,她有一個看法:“如果說我要告訴人家這個事情非常非常難,是要付出生命代價,是要什麼的,把這個事情說得很難,可能人家以后就不敢再去做這種事情了”。今天,王定國以輕鬆的口吻講述著過去的經歷,其中有血雨腥風,也有陽光雨露,一如她在回憶錄《后樂先憂斯世事》中平靜、安詳但又飽含熱忱情感的筆調。
曾經有電視台找到王定國要制作一期紀念長征的節目,主持人問了很多關於紅軍怎樣艱苦、戰爭多麼殘酷的問題。王定國卻答非所問,說起那時賀龍如何騎在馬上從草地的水塘裡釣起魚來給大家燉湯。主持人很著急,再次提醒她講苦難的回憶時,王定國急了。她說她和戰友們之所以參加紅軍是因為原來的生活更苦,參加革命是一種解放,得到了平等。這個電視欄目的觀眾大多數是青少年,如果總和孩子們強調苦難,他們對這項前人為之付出血汗甚至生命的偉大事業的理解將是片面的,體會也將隻集中在戰爭的殘忍上。作為一段歷史的見証人,王定國不想渲染和夸大所受的艱難,她更願意讓現在的青少年分享當年長征人的理想、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1935年,為迎接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的會合,部隊決定擴大宣傳隊伍,愛唱愛跳的王定國被調到隸屬於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的前進劇社,任服裝道具股股長,主要負責演出的服裝、道具、化妝等工作。王定國回憶,當時,劇社條件非常簡陋,她想了很多辦法應對。沒有道具,每到一個地方演出前,她到當地老鄉家裡借門板、桌椅做道具﹔服裝是有什麼穿什麼,譬如,演地主的時候就穿上從地主家裡拿來的衣服,演老百姓的時候就借來老百姓的衣服﹔而化妝則都是王定國自己設計的,先研究一下人物,再想怎麼去體現人物,用墨汁畫眉毛,用買的紅紙等當作口紅。
在艱苦的行軍中,每到一處,王定國和劇社的同志們都顧不上休息,就到戰士們中間,教唱歌曲,排演節目。在翻山越嶺的時候,他們從隊頭走到隊尾,用激越、詼諧的快板和歌曲,鼓舞大家克服困難。
紅軍第一、四方面軍在懋功會合后,經兩河口來到毛兒蓋,作短時間休整。休整期間,兩個方面軍的戰友互相慰問。王定國隨劇社到紅一方面軍駐地慰問演出,演出之后,聽說周恩來正在生病,王定國等劇社各股長跟隨劇社領導前去看望。雖在病中,周恩來仍和大家親切交談,夸獎劇社同志說:“你們劇社這些女孩子又行軍,又打仗,又演出宣傳,真是不簡單!”
隨后,王定國一行又去看望了挨著周恩來住的毛澤東,毛澤東用藏民的木頭碗泡“茶膏”招待大家。所謂“茶膏”就是將茶樹上最好的嫩芽做茶葉,老葉子做茶磚后,把剩余的筋筋絡絡搗碎熬制而成的。在長征路上條件艱苦,毛澤東隻有一點兒茶膏喝。話題轉到演出上時,毛澤東說:“你們演的劇裡,劉湘投江了(劉湘是四川軍閥,劇社當時演的劇目有一出叫做‘劉湘投江’),可是演戲隻代表人們的心願。別忘了,劉湘還沒死。反動派,你不打,他是不倒的。劉湘也是不會去跳河自殺的。”王定國等人聽了,連連點頭。
長征途中,王定國所在的紅四方面軍3次穿越草地。年輕的王定國當時並不明白如此艱苦的行軍為什麼會一次次重復,她知道的僅僅是不停地趕路,因為停下就可能意味著死亡。“劇社大多是年輕的女孩子,長途行軍又累又困,在隊伍暫時停止前進的片刻,站著也會睡著。有時候夜行軍途中忽然命令原地休息,一坐下就睡死過去,醒來一看隊伍無影無蹤。拼命追趕幾個鐘頭才能跟上隊伍,這時就又哭又笑。”
當時,長征的隊伍中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讓王定國至今記憶深刻。那時候,如果你走在隊伍中,可以看到走在前面的不少戰士的背上都寫著字,而且每個人背上的字都不一樣。原來,在參加長征的戰士中,不少人出身貧窮,沒有機會讀書。於是,在漫長的行軍途中,聰明的紅軍戰士想出了這種識字怪招。當時,王定國也不識字。於是,她一邊行軍,一邊學文化。在長達一年多的行軍途中,王定國竟然認了不少的字,這個收獲非常出乎她的意料。
當時,毛澤東煙癮很大,在艱苦的長征路上怎麼可能找到煙葉呢?王定國和同志們就找一些沒有毒的樹葉子,背在背上甩干,然后給毛澤東當煙葉抽。在王定國的印象裡,毛澤東長征路上不騎馬,和大家一樣徒步走路,一路上抽著戰士們為他卷的樹葉香煙,和戰士們說笑著,毛澤東的樂觀也同樣感染了王定國,讓她更加堅信腳下的征途。
1936年,紅四方面軍要翻越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那裡空氣稀薄,終年積雪。到達山頂的那個晚上,王定國和戰友們互相擠著睡著了,但人太多被子蓋不著,王定國醒來后,發現自己的腳趾凍僵了,她拿手一摸,腳趾竟然一下子斷了。但王定國卻絲毫沒有難過與害怕,她把傷骨磨平,包扎起來,仍跟隨在長長的行軍隊伍中。
樂觀和堅強讓王定國在艱苦的長征中堅持了下來。1936年10月,王定國跟隨隊伍到達甘肅會寧,同中央紅軍勝利會師。
頻道精選
![]() | ![]()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