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

王定國:老紅軍的紅色記憶

余瑋

2016年06月07日07:5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史縱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每一個走進百歲老人王定國位於北京亞運村的家的人,都會被牆上到處挂著的老人的書法、繪畫作品所吸引——“記臘子口”“紅軍西進歌”等書法作品展示老人獨創的“王體”筆鋒,繪畫作品“強渡嘉陵江”“雄雞一唱天下白”及“紅軍不怕遠征難”等,表達了老人對紅軍、對長征的深情禮贊。老人曾說,她要把過去和現在能記起來的事情,用紙和筆寫出來、畫出來,留給后人。的確,作為如今在世年紀最長的女紅軍,王定國的長征情結不僅蘊結於心中,更傾注於筆端,感染著每一個走近她的人。

叛逆童養媳剪下長辮鬧革命

1913年冬,四川省營山縣安化鄉一個姓王的貧苦佃農家庭迎來一個女孩,取名乙香。王家處在社會最底層,沒有田地,沒有房子。唯一的棲身之所,是一個借別人的一面山牆搭起的茅棚。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六七歲的小乙香便跟隨父母外出給人家干活,推磨、養蠶、洗衣服,什麼活都干。

即使一家人傾盡全力去“討生活”,仍擺脫不了家破人亡的悲慘遭遇。因為貧窮,乙香的一個妹妹活活餓死了﹔后來,父親一病身亡,家裡沒錢安葬,3歲半的二弟被賣掉,換回4塊做棺材的木板和2升麻豌豆。

15歲時,乙香也被送給一個李姓人家做媳婦。纏著小腳的她每天在田裡一身泥一身水地干活,還經常遭到婆婆的打罵。每每被打后,乙香都跑回自己家。

那時,川東秘密黨組織來到營山秘密發動群眾、組織農會。乙香的兩個舅舅常常帶一些朋友來乙香家裡開會,談論一些窮人翻身、男女平等的事兒。乙香和母親就幫助打掩護。在那些秘密黨員的教育和影響下,乙香很快就接受革命思想,懂得一些革命知識,后來也幫著到處去向農民宣傳。

漸漸地,乙香不再去婆家,她幫著送信、放哨,還剪了長發,放開了剛裹不久的雙足,邁出了婦女解放的第一步。后來在舅舅及其朋友們的幫助下,她終於結束了和李家的婚姻關系。

在那些秘密黨員的幫助下,獲得自由的乙香聯絡了10多個志同道合的年輕人,配合農民協會四處宣傳放腳、剪發、男女平等等進步思想,向貧苦農民宣講反對苛捐雜稅,動員婦女參加農民協會。

1933年10月,許世友率領紅四方面軍紅九軍打到營山,解放了乙香的家鄉,成立了營山縣蘇維埃政府,乙香在其中擔任內務委員,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代表過去的“乙香”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女戰士“王定國”,這個名字伴隨了她一生。

由於四川軍閥楊森的反扑,為了保衛年輕的蘇維埃,支援紅軍作戰,400多人的營山縣婦女獨立營成立,王定國任營長。她率部手持梭鏢大刀,和男兵一起殺頑敵,抓俘虜,沖鋒陷陣,英姿颯爽。

1934年年初,王定國被派往巴中蘇維埃學校學習。在蘇維埃學校期間,她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工作隊,奔赴紅江縣。在這兒,她結識了著名的紅軍女將領張琴秋,“那時她很年輕,皮帶上別著一把小槍”。張琴秋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代女黨員,留學莫斯科5年后回國,先后成為紅軍方面軍中唯一的女政治部主任、女師長,解放后又是共和國第一代女部長。王定國把張琴秋稱為“沒有授銜的將軍”。

在張琴秋的領導下,王定國與同志們一起向貧苦農民做宣傳工作,擴大紅軍,平分土地,組織民工給前方作戰的紅軍送糧米、做軍鞋,還拿起武器勇敢作戰,保衛革命政權。

1935年1月,為策應中央紅軍作戰,紅四方面軍西進,開始長征。

頻道精選


毛澤東如何創造朝鮮戰爭勝利奇跡

毛澤東“親點”羅瑞卿大將為新中國首任公安部長

哪位開國上將被譽為“華野名將,學府高師”

專訪開國上將楊得志之子楊建華少將:講好長征故事

四渡赤水:三萬紅軍與四十萬敵軍的生死較量

少共國際先鋒師的鐵血歲月:這裡走出23位開國將軍

毛澤東為哪所學校題詞十多次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文全、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