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天府之國:中央紅軍長征的“輸血機”【2】

吳義國

2016年06月28日08:0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當年為紅軍強渡大渡河擺渡的老船工
當年為紅軍強渡大渡河擺渡的老船工

彝海結盟助搶大渡河

“清清海水流不盡啊,紅軍啊,三斗三斤(意即很多很多),紅軍一去已數春啊,也不呀,捎個信。彝家盼紅軍啊,三天三夜呀,說不盡……”在邛都古城西昌市,聽著古老的民謠,看著街頭立著的劉伯承和小葉丹“彝海結盟”的高大塑像,筆者不禁想問:如果沒有“彝海結盟”這段傳奇,中央紅軍和中國革命的命運會不會改變?

紅軍渡過金沙江,暫時擺脫了蔣介石重兵的圍追堵截,但還未能實現與紅四方面軍會師。當時,最大的困難就是必須迅速飛越天險大渡河。

熟讀中國歷史的毛澤東知道,在72年前的1863年,也是在5月,太平天國的著名將領、翼王石達開曾率數萬大軍,到達大渡河的紫打地(今安順場),就是被大渡河所阻,最終全軍覆沒。毛澤東知道,蔣介石絕不會放過消滅紅軍的這個機會,他在思考與謀劃:如何與蔣介石進行新一輪的較量。

蔣介石也熟知石達開在大渡河全軍敗亡的故事。1935年5月10日,他從貴陽飛抵昆明,自信滿滿地等待中央紅軍重演石達開的歷史悲劇,同時命令各部:努力作戰,建立殊勛,在大渡河夾擊紅軍,予以“聚殲”。一個要渡河,一個要“聚殲”。

毛澤東和蔣介石就像兩名圍棋高手,他們在做“劫”,大渡河就是這個“劫”,誰打贏了這個“劫”,誰就贏得了勝利。在四川石棉縣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講解員介紹說:“從瀘沽到大渡河,當時有兩條路。一條是當時的大路,從瀘沽東面翻越小相嶺,經越西縣城到大樹堡,由此渡過大渡河,便可直逼雅安,威脅敵人在四川的心臟——成都。另一條是小路,從瀘沽北面到冕寧縣城,然后通過拖烏彝族聚居區到達大渡河邊的安順場。”

從冕寧到大渡河,中間隔著大涼山地區,這裡聚居著彝族。歷史上長期的“剿討”和搶掠,引起了彝族人民對漢人的猜忌和敵視。但是毛澤東卻選擇了小路,他斷定蔣介石在大路上構筑了“天羅地網”。

1935年5月19日,中革軍委任命劉伯承為先遣隊司令員,紅一軍團政治委員聶榮臻擔任先遣隊政治委員,任命蕭華為紅軍群眾工作隊隊長,他們的任務就是取得彝族人民的信任和同情。

蕭華來到果基的地盤時,“果基”與“羅洪”兩個家系正在不斷械斗。果基家系涼山彝族傳說中兩個始祖之一的曲涅之后裔,為涼山地區最大的家支之一。小葉丹是“果基”家的領袖,了解了紅軍的政治主張之后,欣然答應與紅軍結盟。

22日,果基小葉丹見了劉伯承,便要摘下黑帕子行磕頭禮,劉伯承急忙上前扶住。當即告訴小葉丹,紅軍是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是為受壓迫的人打天下的。共產黨實行漢彝平等,同彝族是一家人,自己人不打自己人,要團結起來去打國民黨軍閥,以后紅軍回來,大家過好生活。這樣,劉伯承和小葉丹很順利地達成了協議,並欣然決定,在彝海邊打雞吃血酒結拜為兄弟。次日,紅軍先遣部隊在小葉丹的向導指引下,出了彝區,直抵安順場。

千百年來,四川許多地方在廣袤的國土上一直默默無聞,大渡河瀘定橋卻因紅軍長征奇跡般地彪炳史冊。

24日,由楊得志率領的紅一團經過80公裡的急行軍來到安順場的一個小山坡,經偵察得知,這裡駐守著國民黨川軍兩個連,對岸有一個營在加緊構筑工事,准備憑險頑守。紅一團以一部佯攻安順場下游,一營以偷襲手段全殲安順場守敵,控制了渡口,並繳獲渡船一隻。

25日晨,紅一團開始強渡大渡河,劉伯承、聶榮臻親臨前沿陣地指揮。紅一團第一營營長孫繼先從第二連挑選17名勇士組成渡河突擊隊,連長熊尚林任隊長,由帥士高等4名當地船工擺渡。戰前,先遣隊首長親自向突擊隊交代任務,一起制定渡河方案,並強調這次渡河關系全軍成敗,一定要戰勝一切困難,完成任務,為全軍打開一條通向勝利的道路。7時,突擊隊在岸上輕重武器火力的掩護下開始強渡。

在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那隻“改變了中國革命進程”的“紅軍船”,經過80多年的歲月洗禮,依稀閃爍著生命的光輝,訴說著當年驚心動魄的戰斗。17勇士之一的肖漢堯的孫子肖飛還講了一個故事:船快靠岸時,敵人扔來的一個手榴彈正中船中央,但手榴彈居然沒拉弦。勇士們打開保險將手榴彈“還”給敵人,把敵軍炸得一塌糊涂,勇士們趁機上岸。

敵人見紅軍沖上岸灘,拼死組織反扑。智勇雙全的勇士們,利用又高又陡的台階死角作掩護,沿台階向上猛烈沖殺,擊退了川軍的反扑,控制了渡口。后續部隊及時渡河增援,一舉擊潰川軍一個營,鞏固了渡河點。紅一軍團第一師和干部團由此渡過被國民黨軍視為不可逾越的天險大渡河。

頻道精選


中央政治局等中央主要領導機構的歷史演進

毛澤東渡金沙江時為何講三國故事

毛澤東是怎樣汲取“大躍進”教訓的

新四軍曾派誰赴國統區秘密採購

毛澤東怎樣當黃埔軍校“招生辦主任”

譚政:從“投筆從戎”到“用筆戰斗”的開國大將

毛澤東“親點”羅瑞卿大將為新中國首任公安部長

哪位開國上將被譽為“華野名將,學府高師”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楊文全、常雪梅)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