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天府之國:中央紅軍長征的“輸血機”

吳義國

2016年06月28日08:0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當年為紅軍強渡大渡河擺渡的老船工
當年為紅軍強渡大渡河擺渡的老船工

(《湘潮》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四川,歷來有“天府之國”的美譽,是紅軍長征經過的省份當中,歷時最久、裡程最長、活動范圍最廣、召開的會議和進行的戰役最多的省份。

四川人民為中央紅軍長征提供了大量的新鮮血液,可以說是中央紅軍長征的“輸血機”。據不完全統計,長征中四川有4.5萬余人參加紅軍,居各省前列。數以萬計的四川兒女與紅軍將士一道,支援長征、保護紅軍、救治和掩護失散的戰士,用鮮血和生命為紅軍長征的勝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迅速北進會理平息爭議

7條木船、37個艄公、七天七夜……81年前的5月,皎平渡口,3萬紅軍擺脫國民黨軍圍堵,從雲南踏上四川土地,走進大涼山會理縣。

中央紅軍渡過金沙江便進入四川地區(包括西康)。當時四川最大的軍閥劉湘直轄6個師又3個旅,計82個團,總兵力12萬人左右。

早在長征一開始,蔣介石深恐中央紅軍到四川建立第二個革命根據地,乃召劉湘赴南京商討“追剿”事宜。而劉湘卻另有盤算,即“無論如何,要阻止蔣介石派兵入川”。當蔣介石提出要調10個師的中央軍入川協助作戰時,劉湘拒絕了。最后蔣介石以督導“剿匪”為名,派出軍事委員會行營參謀團進駐重慶,實際上不僅干預川省軍政事務,而且還插手過問雲南、貴州的軍政事務。這使得劉湘與蔣介石的矛盾日益尖銳。蔣介石慣用“一石二鳥”之計,不料各地方軍閥也不是易與之輩。因此,雖然蔣介石迭令川軍各部向中央紅軍佔據地區迅速推進,但川軍各部均徘徊不前,拖延觀望,從而便利了中央紅軍北上。

中央紅軍先遣干部團渡過金沙江后經歷了兩場激烈的戰斗:獅子山戰斗和一把傘梁子戰斗。干部團團長陳賡指揮若定,戰士更是勢如破竹,沿著通安到會理的大道追敵15裡。這兩次戰斗干部團僅傷亡12人,擊潰敵兩個團,殲敵100余人,俘敵600余人。

數十年后,還有通安老者津津樂道當年這些“戴鐵帽子(鋼盔)的紅軍”,那支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部隊,戰士們說話還“奶聲奶氣”,行軍打仗卻虎虎生威,“硬是一個都打不倒”。

1935年5月8日,為奪取補給和休整地,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命令紅三軍團攻佔會理城。紅三軍團先頭部隊進抵會理城郊,佔領城外東山寺、西來寺等制高點。

第二天,紅三軍團圍攻會理不克。與此同時,蔣介石親自飛到會理上空巡視,嚴令督戰。七天七夜的攻堅戰,紅三軍團承受了重大傷亡,仍沒有撼動會理城防。此時,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領導意識到,紅軍僅憑簡陋武器,不宜進行城鎮攻堅戰,遂下令停止攻城,撤圍會理。

12日,中央政治局在會理縣城郊鐵廠舉行擴大會議。2007年,會理縣人民政府修建了紅軍長征紀念碑和紅軍廣場,紀念碑記載了“會理會議”史實:毛澤東主持會議,參加會議的有朱德、陳雲、周恩來、張聞天、博古、王稼樣、鄧發、凱豐、林彪、聶榮臻、彭德懷、楊尚昆以及共產國際軍事顧問李德等。會議針對當時部隊的思想情緒,進一步闡明了黨中央和中革軍委隻有機動作戰才能擺脫敵人重兵包圍的作戰方針,總結了遵義會議以來在川滇黔邊實行大規模運動戰的經驗,並討論了渡江后的行動計劃,決定立即北進,搶渡大渡河,向紅四方面軍靠攏。

頻道精選


中央政治局等中央主要領導機構的歷史演進

毛澤東渡金沙江時為何講三國故事

毛澤東是怎樣汲取“大躍進”教訓的

新四軍曾派誰赴國統區秘密採購

毛澤東怎樣當黃埔軍校“招生辦主任”

譚政:從“投筆從戎”到“用筆戰斗”的開國大將

毛澤東“親點”羅瑞卿大將為新中國首任公安部長

哪位開國上將被譽為“華野名將,學府高師”

下一頁
(責編:楊文全、常雪梅)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