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天府之國:中央紅軍長征的“輸血機”【3】

吳義國

2016年06月28日08:0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當年為紅軍強渡大渡河擺渡的老船工
當年為紅軍強渡大渡河擺渡的老船工

達維會師北上抗日

“達維”系藏語方言,意為“石碉”。

碧綠的沃曰河、跨河的小木橋、河對岸的淺色紀念碑,在山道上遠遠地就能看到長征史上著名的達維會師地。81年前,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張聞天等中共領袖,就是在這座小木橋上,受到了紅三十軍二十五師將士的夾道歡迎,紅軍兩大主力的會師,掀開了中國革命史新的篇章。

當年會師的達維橋,是圓木結構,長13.6米,寬2.8米,始建於民國初年。就在橋頭,四川省委黨史研究室馬睿講述了那段不可磨滅的紅色往事:“1935年6月12日,紅一方面軍先頭部隊紅一軍二師四團,克服重重困難翻越夾金山,來到與達維古鎮遙相對應的半山坡上,與正在執行任務的紅四方面軍部隊意外相逢。6月14日,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帶領黨中央、軍委和直屬部隊進抵達維。”

橋的前方,高聳入雲的會師紀念碑在藍天映襯下格外耀眼,碑體為四棱立柱式,上書“紅軍長征一、四方面軍達維會師紀念碑”,碑座的四面分別是表現紅軍搶渡大渡河、翻越夾金山、勝利會師內容的浮雕和《碑志》:“一九三五年六月,中央紅軍突破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開始了長征途中最為艱難困苦的歷程——翻雪山,過草地。夾金山是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海拔四千余米,空氣稀薄,人跡罕至。六月十二日,中央紅軍先頭部隊一軍二師四團克服重重困難,征服了此山,來到夾金山北麓的兩河口。這時,四方面軍策應部隊九軍二十五師七十四團也正在山腳執行任務。意外的相遇,使兩支部隊的戰士欣喜若狂……”

“萬余裡長征經歷八省險阻與山河,鐵的意志血的犧牲換得偉大的會合……”勝利會師當晚,兩個方面軍的女紅軍們共同演唱了陸定一創作的《兩大主力軍會合歌》。紅軍們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在會場上就喊出了震天動地的口號。中央紅軍高呼:“向四方面軍學習!”“感謝四方面軍對我們的幫助和歡迎!”紅四方面軍的同志也大聲喊:“向中央紅軍老大哥學習!”“向中央首長致敬!”“爭取更大的勝利!”

慶祝大會上,毛澤東代表黨中央講話,他說紅軍兩支主力終於會師,這是紅軍戰斗史上的重要一頁。紅軍是打不垮、拖不爛的隊伍,是勞動人民求解放的隊伍。“我們從離開中央蘇區的那天起,每天都在同超過我們幾倍、十幾倍的敵人作戰,但是敵人的圍追堵截不僅沒有消滅我們,而我們卻大量消滅了敵人。”講解員說,毛澤東在講話中還首次提到“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

達維會師以后,紅軍來到了懋功縣城(今小金縣)。在這裡,部隊得到了及時休整和補充,同時紅軍在懋功廣泛宣傳抗日,積極號召當地青壯年參加紅軍,據后來的不完全統計,當年在懋功有1000多名青年參加了紅軍。小金縣黨史和地方志辦公室主任王學貴說:“這些工作(擴紅)為我們后來的抗日戰爭打下了很好的群眾基礎……給抗日戰爭增添了很多的新鮮血液。”

在懋功縣城得到休整和補充后的紅軍,亟待解決下一步前進方向的問題。當時日本侵略的鐵蹄早已踏入東三省,其窺視華北的野心昭然若揭,因此北上抗日在當時成為很多戰士的願望。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來到了距離懋功縣城70公裡的兩河口,並於6月26日召開了中央政治局會議。

兩河口會議會址位於小金縣城北70公裡兩河口鎮的關帝廟。這次會議,通過了《關於一、四方面軍會合后的戰略方針》,對會師后紅軍的指揮權歸屬做了說明,明確了集中統一於軍委的指揮原則。同時,否定了張國燾的錯誤主張,決定集中主力向北進攻,在運動中大量消滅敵人,明確提出“北上抗日、建立川陝根據地”的戰略目標。王學貴說:“這是我們黨(在長征路上)首次提出北上抗日……這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征程中做的一次更大的戰略指引。”

在完成了系列的准備工作后,1935年6月底紅軍進入馬爾康地區,踏上了北上抗日的艱苦征程。

頻道精選


中央政治局等中央主要領導機構的歷史演進

毛澤東渡金沙江時為何講三國故事

毛澤東是怎樣汲取“大躍進”教訓的

新四軍曾派誰赴國統區秘密採購

毛澤東怎樣當黃埔軍校“招生辦主任”

譚政:從“投筆從戎”到“用筆戰斗”的開國大將

毛澤東“親點”羅瑞卿大將為新中國首任公安部長

哪位開國上將被譽為“華野名將,學府高師”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楊文全、常雪梅)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