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李聞血案——民國后期最著名的政治暗殺【4】

2016年08月09日13:37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李聞血案

1946年,聞一多在西南聯大宿舍家中。聞立雕供圖

1946年7月15日聞一多作最后一次講演的雲南大學至公堂。聞黎明供圖

1946年7月17日毛澤東、朱德致聞一多夫人高真的唁電。 聞黎明供圖

1946年7月26日朱德在延安各界舉行的追悼李聞、反內戰反特務大會上講話。 聞黎明供圖

栽贓

常言道,賊喊捉賊,這話用在霍揆彰身上再合適不過。聞一多父子被刺當天,霍揆彰就以雲南省警備總司令部的名義向昆明各報送去了懸賞緝凶啟事,並開出“凡能捕獲凶犯解部法辦者,各獎法幣一百萬元,凡能聞風報訊因而緝獲者,各獎法幣五十萬元”的賞額。“捉賊”態度之積極,看起來竟像完全不知情。

然而,李聞血案引起的巨大輿論反響,超出了霍揆彰的預料。蔣介石又發來了電令,命他“負責緝獲正凶”。這個案子要是沒有“正凶”,恐怕是交代不過去。真凶是他自己,無論如何不能交代,霍揆彰找到了一個他認為會令蔣介石滿意的“正凶”。

7月20日,霍揆彰下令逮捕了楊立德。楊立德原是龍雲的重要幕僚,曾任昆明行營及綏靖總署副官長。龍雲在抗戰時任雲南省政府主席多年,其勢力讓蔣介石很是頭痛,1945年抗戰剛剛勝利,龍雲就被搞下台,調任軍事參議院院長的閑職。此次霍揆彰抓了楊立德,施以酷刑,逼其承認組織暗殺團,用意便是在推卸自己責任的同時,把火引向與蔣介石貌合神離的龍雲勢力。

霍揆彰一門心思對楊立德刑訊逼供,不但面對前來查案的唐縱死不認賬,而且對正在廬山避暑的蔣介石接二連三的召見手令也置之不理。蔣召霍揆彰24日到廬山面報,可霍直到7月25日才啟程——這一天,楊立德終於屈打成招。

手握楊立德供詞的霍揆彰自以為得計,一邊准備啟程離昆,一邊已經開始散布假消息。於是,國民黨官方通訊社中央社昆明分社在霍揆彰啟程前發出一條消息:“經軍警當局連日之努力,對李聞二氏暗殺案,已經有確實之線索,日內全案當可大白。”

途經南京時,霍揆彰干脆直接宣稱:“李公朴、聞一多被狙案已獲得重要線索,有關重要人犯前某部隊軍官楊立德中將已被捕,並供認不諱。”他還煞有介事地對《大公報》記者說,李聞被刺是當前有力集團發動的有計劃的謀殺,目的就在於嫁禍政府。生怕公眾不明白這個有力集團是誰,霍揆彰又補充一句,謀殺案的主使人已經逃回昭通原籍躲避。

原籍是昭通,“有力集團”,與楊立德有關……霍揆彰畫了一個圈,符合這些條件的,隻有龍雲的三子龍繩曾。

霍揆彰的栽贓伎倆甚是嫻熟,一時之間於報端鬧得沸沸揚揚,似乎龍雲勢力確實牽涉其中。這已經不是霍揆彰第一次嫁禍他人,李公朴遇難時他就干過類似的事情。

當時,昆明街頭出現了各種污蔑李公朴的傳單標語,有的說李公朴“有八位太太”,其被殺完全“系出於桃色糾紛”﹔有的大書特書“打倒共產黨”,勸民主同盟為李復仇﹔還有標語完全是捕風捉影,揪住哲學家、共產黨員艾思奇是雲南人這一點,造謠李公朴“是被共產黨殺死,因李不服從毛澤東命令,特派艾思奇將李處死”。這誣陷實在是荒謬至極,彼時的艾思奇身在幾千裡之外的延安,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昆明把李公朴殺死。

霍揆彰試圖嫁禍龍雲的謊言,很快也被揭穿。原雲南省臨時參議會副議長李一平,因公路過南京,剛好看到霍揆彰對媒體的表態,他特意發表談話,說龍繩曾去年夏天就已回原籍,言外之意是李聞案發生時龍繩曾根本不在昆明,更無所謂“逃往昭通原籍”。龍雲也被激怒,他在南京公開表示,少數報紙的不負責任之報道,已經涉及了私人名譽,應負法律責任。

事實上,霍揆彰對龍雲勢力的誣陷,就連蔣介石都不相信。早在7月20 日,蔣就在日記的“本星期反省錄”中就李聞血案抱怨,“干部之無智識,徒增政府情勢之險惡,領袖地位之不利,可痛之至。”當時的他尚未查清詳細案情,但或許是想到國民黨內部的一貫作風,字裡行間已猜到是手下“干部”所為。兩三天后,蔣果然從唐縱等人處得知,霍是李聞案的幕后主使。

7月25日,霍揆彰趕到廬山時,還不知道蔣介石已經知道了全部案情。他還振振有辭地拿出自己設計的案卷,等著蔣介石嘉許呢。

結果,等來的是蔣介石大發雷霆。蔣在日記中記道:“晚課后召見霍揆章(彰),彼猶呈其假造人証與共供,其幼稚荒謬極矣。乃面加斥責,並明告其所部之所為,且指出其行刺之人名。”

不過,蔣介石罵歸罵,他並沒有想懲處這個自作聰明的愚蠢屬下,而是“令彼自想此案之辦法而退”。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