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李聞血案——民國后期最著名的政治暗殺

2016年08月09日13:37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李聞血案

李公朴

圖為1946年7月28日聞立雕(右)、聞立鵬(左)在重慶追悼大會上。聞黎明供圖

▲1945年8月12日,聞一多獲悉日本投降,立即兌現諾言,剃去八年長須。聞立雕供圖

聞一多女兒收集的沾滿聞一多鮮血的血土。 聞黎明供圖

1946年7月11日深夜,民盟中央執行委員李公朴在昆明突遭暗殺。

四天后的7月15日,李公朴殉難經過報告會上,同為民盟中央執行委員的著名學者聞一多發表演講。他擲地有聲地說:“我們隨時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后腳就不准備再跨進大門!”

話音未落,就在當天下午,聞一多竟也遇刺身亡。時人記錄聞一多先生的那次演講文稿,即為著名的《最后一次講演》。

一城之內,五日之間,兩位著名的民主人士、知識分子接連被害,輿論嘩然。誰是凶手?

聞一多遇害一個月后,案件“偵破”,兩名凶手被“公審”槍決。然而,真相遠遠沒有被揭開。

因“李聞血案”受到懲罰的,其實只是幾個無名小卒。舉世皆知,李公朴、聞一多之死是一場政治暗殺,真正的凶手是國民黨政府。就連負責調查此案的國民黨要員也曾暗中認為,這場暗殺出自蔣介石的授意。

多年以后,隨著越來越多的史料公開,人們發現,說蔣介石直接授意制造了“李聞血案”,或証據不足,但他對李、聞等民主人士的仇視和一再下令“打擊”,在處理“李聞血案”時種種處心積慮的安排,以及最后“葫蘆僧判斷葫蘆案”的結果,表明他和李公朴、聞一多之死並非毫無干系。

這場民國后期最著名的政治暗殺,把國民黨專制統治之黑暗暴露無遺,對民心向背和眾多民主人士、知識分子在國共之間的抉擇發生了深刻影響。

“聞一多夫”

1946年7月17日,蔣介石正在廬山游山消暑,觀景散心。他愜意的心情被一個突如其來的消息打破——短短五天,李公朴、聞一多相繼在昆明被暗殺身亡。

這一天,蔣介石第一次在日記中提到了“李聞血案”,他這樣寫道:

昆明連出暗殺案二起,先李公朴,次及聞一多,皆為共黨外圍之民主同盟中黨酋,應特加注意,徹究其凶手,以免共匪作污陷之宣傳。最可恥者,以此案出后,在昆之民盟酋首八人皆逃至美國領事館,求其保護,此等智識分子而且皆為大學有名之教授,其求生辱國,寡廉鮮恥。平時自夸所謂不畏死者,而其畏死至此,書生學者毫無骨格乃如此也,可痛!

平時日記中每事僅記寥寥數語的蔣介石,這次花費了150多字的筆墨記述昆明之事。日記中,蔣的第一反應是擔心事件被共產黨利用,此外便是對“最可恥”的民盟成員避去美國領事館的謾罵。對於慘遭意外的李公朴、聞一多二人,蔣介石筆下未見絲毫同情,反而將他們稱為“黨酋”。

以“酋”稱呼一黨之首領,言語之下的情緒顯而易見,更何況,這個“黨”在蔣介石眼中,還是他一生恨之入骨的“共黨”的“外圍”——中國民主同盟。

中國民主同盟成立於1941年,起初名為“中國民主政團同盟”,由多個黨派和社會組織聯合組建,組織相對鬆散,有“三黨三派”之稱。1944年,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改為“中國民主同盟”,由團體會員制改為個人申請參加,其成員多為當時的社會賢達、民主人士、知識分子。

民盟當時的主席是著名民主革命家張瀾。李公朴和聞一多,其實都不算是民盟“黨酋”,只是民盟中央執行委員。

加入民盟前,李公朴就是頗有聲望的社會活動家。早在1936年,他就擔任了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的執行委員。因為積極呼吁全國各黨各派立即停止軍事沖突、釋放政治犯、建立一個統一的抗日政權等,他被國民政府以“危害民國”罪逮捕。當時,他是著名的“七君子”之一。

抗戰勝利后,李公朴擔任了民盟中央執行委員兼教育委員會副主委、中國人民救國會中央委員,繼續投身於反內戰、爭民主活動。1946年2月10日,重慶各界萬余群眾在較場口舉行慶祝政治協商會議成功大會,國民黨特務當場打傷民主人士60多人,制造了“較場口血案”,李公朴就在其中。

與李公朴相比,在西南聯大教書的聞一多更為人所知的身份是詩人、學者,他同時是民盟中央執行委員、民盟雲南支部宣傳委員兼民主周刊社社長。

1945年8月12日,聞一多在獲悉日本乞降的第一時間,就把留了八年的長須剃掉了。之前,他曾經發誓,抗戰一日不勝利,就一日不剃須。可是,沒過多久,聞一多就感覺到了國民黨獨裁統治的陰影。同為民盟成員的好友李公朴打趣他:“你的胡子是不是剃得早了些?”聞一多回答:“那就把它再留起來!”

1945年12月1日,國民黨在昆明出動大批軍警和特務,襲擊西南聯大、雲南大學等學校,毆打學生,投擲手榴彈,導致4名師生遇難,50多名青年受傷。慘案發生后,聞一多撰寫了《“一二·一”運動始末記》一文,控訴國民黨特務的暴行,怒斥這是“中華民國建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

1946年6月底,國民黨大舉進攻中原解放區,為反對內戰,聞一多等民盟人士又在昆明發起了萬人簽名的呼吁和平運動。

此時的中國,民盟是除了國民黨、共產黨之外的第三方重要力量。雖然沒有掌握武裝力量,但民盟成員多是李公朴、聞一多、費孝通、潘光旦、羅隆基這樣的著名知識分子,對社會輿論有著廣泛影響。

熱心呼吁和平、爭取民主的民盟,其實早就被國民黨視為敵對力量。

聞一多的次子聞立雕告訴記者,1946年“五四節”時,雲南大學圍牆上便貼出了肆意咒罵民主人士的標語,上面把聞一多叫“聞一多夫”,把羅隆基叫“羅隆斯基”,意指他們親蘇、親共。

蔣介石對民盟的不滿乃至敵意是有據可查、有目共睹的。

西南聯大常委、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在1946年2月17日的日記裡記載,蔣介石召見他時,曾這樣“提醒”他:“張(奚若)、聞(一多)、潘(光旦)等之舉動”,“殊於清華不利”。

1946年3月23日,蔣介石約見西南聯大三青團干部,聽到匯報並聯想起西南聯大學潮不斷的情況,當時就怒火中燒,要求他們“對不法教師侮辱黨國,甘為共匪奴屬之張奚若、聞一多等,應加以還擊”。6月5日上午,蔣介石在中央情報指導委員會上再度明確指示:“對民盟不必姑息,羅隆基、沈鈞儒、章伯鈞,應施打擊。”

在南京的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有歷史學者還發現了這樣一條密令:“中共蓄意叛亂,民盟甘心從亂,際此緊急時期,對於該等奸黨分子,於必要時得便宜處置。”密令沒有標注具體時間,也沒有所發單位,更沒有明確“便宜處置”的方式。

這些話,當然不能視為蔣介石直接下令刺殺聞一多等人的命令,然而,“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蔣介石說對民盟“應施打擊”,當然有下屬揣摩著他的心思付諸實施。

這個下屬,就是時任雲南省警備總司令的霍揆彰。

霍揆彰出身於黃埔一期,是深得蔣介石信任的嫡系。按照軍統“元老”人物沈醉的說法,霍揆彰殺害李、聞,“原來是想討好蔣介石,希望改派他當雲南省主席”。

聞一多的長孫、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聞黎明介紹,根據確知材料,1946年5月間,霍揆彰便召集雲南警備總部稽查處長王子民、憲兵十三團團長彭景仁、昆明市警察局局長王巍等,擬定了一個包括李公朴、聞一多、張奚若、潘光旦、羅隆基、楚圖南、費孝通等十多人的暗殺名單。

6月24日,霍揆彰在雲南警備總部召開治安會議。會上,霍揆彰問道:“現在李公朴、聞一多等跟著共產黨跑,在昆明鬧得很凶,幾乎搞到我們總部門前來了,我不知道政治部做什麼的,你們看怎麼辦?”

他們商量出的辦法,是暗殺這些民主人士。按原擬計劃,暗殺方式是不露痕跡的綁架、活埋,但執行暗殺行動的國民黨特務,卻採用了更簡單直接的血腥手段。

下一頁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