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04日11:5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鄧小平:寫家書扔了兩個反封建的“炸彈”
鄧小平和夫人卓琳
1920年7月,16歲的鄧小平懷抱“工業救國”的理想,離開了家鄉廣安,赴法勤工儉學。
初到法國,鄧小平頻繁與家人通信,講述自己學習、生活情況。后來,鄧小平在巴黎加入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在執委會做宣傳干事,編輯《赤光》雜志。他既是雜志的“油印博士”,也親自操筆寫作辯論文章,宣傳共產主義思想。鄧小平還把《赤光》寄回家,將革命的火種傳播給萬裡之外的家人。
隨著革命實踐活動的深入,鄧小平的思想發生變化,他的家書也讓保守的家人吃驚起來。據他的弟弟鄧墾說,后來鄧小平給家裡寫過一封長信,扔下了兩個“炸彈”:一是要求退婚,二是自己參加了革命不能回家。據鄧小平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填寫的《自傳》中回憶:自己一歲時候,父母做主給他訂了一門娃娃親,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后,接連寫了若干封信向父母請求退婚。“不兩月后,父親的回信到了,大罵我這種行為是不孝,是大逆,並且說:‘倘故意違拗,家庭與汝從此脫離關系任其所為可也。’”收到父親的信后,鄧小平再次回信,執意退婚,家裡隻好默認。后來鄧小平的娃娃親對象唐氏由鄧小平的父母做主,以鄧家女兒的身份出嫁了。
1925年底,由於鄧小平從事共產主義運動,受到法國警方追捕而輾轉奔走,就無法與家人聯系了,及至莫斯科,與家裡“簡直沒有通信了”。1927年回國后從事地下工作,幾次與叛徒、國民黨追捕隊擦肩而過,鄧小平養成了把事情記在腦子裡、不隨便留下字條的習慣。在嚴峻的革命形勢下,他不再使用本名“鄧希賢”,而是改名“鄧小平”,自然也不能再與家人聯系。早年鄧小平的家書也因為時間遷移、戰亂頻仍,都沒有保存下來。【詳細】
上一頁 | 下一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