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以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新进展--党史频道--人民网
人民网

十六大以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新进展

郭如才

2012年11月15日19:1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 字号

(二)抓住根本,引领方向: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文化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同时文化的发展也承载着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提供有力的学理支撑,并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在多样多元多变的思想环境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历史使命。

2004年1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迫切需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明确提出要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2004年1月19日,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意见》,提出了加强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和研究,研究和编写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材和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的教材体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等几项具体工作。

2004年4月,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举行,正式启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现实生活提出、干部群众关心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为重要任务,是我们党坚持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大创举。

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160多个课题组先后组建,直接参与工程工作的专家学者3000多人,间接参与的有数万人,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重要领域;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正式出版;《理论热点面对面》等通俗理论读物,深入浅出、有针对性地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切身利益问题,探索了理论指导实践、理论走进群众的有效方式;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基本建立,扭转了马克思主义学科一度弱化的倾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等30多种工程重点教材相继出版,其他100多种教材编写工作扎实推进,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作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思想理论建设的一项标志性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已经在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方面发挥着龙头作用、基础作用和导向作用。


相关专题

分享到:
(责编:孙琳、王新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