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以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新进展--党史频道--人民网
人民网

十六大以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新进展

郭如才

2012年11月15日19:1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 字号

(四)大胆探索,有序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

坚持文化的改革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文化发展繁荣的根本动力。没有思想观念的不断解放、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一切文化改革发展道路的探索都将难以为继。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胡锦涛在向全会作工作报告时,总结了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的新成效,强调了“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思路。

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在文化发展理念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创新。长期以来,把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相混淆,政府统包统揽,导致应该由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文化事业长期投入不足、应该由市场主导的经营性文化产业长期依赖政府,是制约我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着力解决这个体制弊端,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协调快速发展,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两个轮子。

200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行了总体设计,提出: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要以政府为主导,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实现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要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从根本上厘清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楚河汉界,廓清了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路径,成为我们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纲领性文件。

“妨碍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束缚文化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用这段话表明了中央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心与信心。

文化体制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既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又要逐步探索、有序推进。2003年开始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后,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分别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此后五年发展规划的战略高度,对文化体制改革进行了新的探索;《关于在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地区建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则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相关环节作了具体说明。经过两年多的试点,2006年3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文化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由点到面、逐步铺开的新阶段,相关改革开始进入快车道。

改革的思路是渐趋完善的,从来都不会一开始就尽善尽美,关键的是不断砥砺勇气增长智慧;改革的实践是漫长的,从来都不会一蹴而就,重要的是不断从实践中积累前行的力量。9年来,多次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不间断的经验交流,在从局部试点到逐步推广再到全面展开,3000多天的夙兴夜寐,看似山穷水复的文化发展终于呈现出柳暗花明的盎然生机。通过改革,全国共注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4000多家,核销事业编制超过18万个;120多家出版集团组建成功,一大批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为合格的市场主体;从2002年至2011年,国产电影年度票房从不足10亿元增长到130多亿元,银幕数从1800余块增至9000多块;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不断提升,截至2010年底,人民日报社主管的网络和各类报刊的国外受众比2002年增长50%以上,新华社海外用户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西强我弱的舆论格局有所扭转;……文化发展显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相关专题

分享到:
(责编:孙琳、王新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