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刘、邓、贺在西南联手打了很多漂亮的歼灭战,如征粮剿匪、和平解放西藏、改造国民党90万起义部队、兴修成渝铁路等等。然而,最具典型意义的是在减租退押上。早在进城之初,邓小平就意识到“西南的真正战争是在农村,由反霸、剿匪、减租退押,直到土改的斗争中”。他强调指出:这一运动是西南反封建斗争中的“淮海战役”,千万不要低估封建势力反抗,他们将采取各色的非法的(包括武装的)和合法的形式来同我们斗争,千万不要疏忽大意,认为这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减租退押必须和清匪反霸紧密结合,只有取得清匪反霸胜利,减租退押才能顺利进行,只有减租退押的彻底完成,才能改变农村阶级力量对比,巩固农村阵地。
1950年7月27日,西南军政委员会首次全体会议通过决议,今冬明春在农村开展清匪反霸减租退押运动。农民闻讯,奔走相告,“今年减租,明年分田,要翻身了”。
正如邓小平所料,减租退押,遇到了西南封建地主阶级的严重抗拒。从原国民党旧军人、工商界人士和民主党派的头面人物,到农村的中小地主,大都反对共产党的这个政策,因为这直接损害到他们的经济利益。在西南军政委员会上,其代表人物强调西南地区民穷财竭,地主实际不富,租押一时难以减退;有的声称会引起诸多纠纷,不要自找麻烦;有的说押金已按年扣租,不该退还;有的借口土改将行,何必多此一举。更有的甚至重弹地主养活农民的老调。一时间议论纷起,人心不定。针对封建地主代表人物的错误言论,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斩钉截铁地说:“减租减息作为土地改革的准备条件,这是共同纲领明文规定了的,西南人民必须为此而努力奋斗。……减租本身就是一场严重的阶级斗争。如果不打垮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如果不充分发动农民群众,如果不保障农民的佃权,其结果必然是明减暗不减,或先加后减等现象的普遍发生。同时恶霸地主和特务分子必然千方百计地造谣破坏,制造混乱,乃至组织所谓‘游击战争’,以达到破坏减租的目的。”刘伯承大义凛然的态度,震撼了某些上层人物反对减租退押的嚣张气焰,博得了军政委员会大多数成员的热烈赞同。
刘伯承还亲自说服弟弟刘叔禹在开县带头减租退押,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邓小平与刘伯承密切配合,在7月31日军政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他说道:“谈到退押退不退得起的问题,许多具体材料证明是退得起的。西南的银元估计在一万万以上,工商界手上没有什么,农民手上有也只是一两块,都是在地主身上。如果地主在今天拿出一部分银元来退押,问题就解决了。……当农民组织起来,觉悟起来,从一个自在的阶级变为一个自为的阶级的时候,如果地主再采取抵抗的方法,恐怕要吃点苦头的。”
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更是直截了当指出:“清匪、反霸、减租、退押运动,是西南斗争中的‘淮海战役’,也是全军今冬明春的中心任务与战略任务。”这是说给封建势力及其代表人物听的,言外之意,如果破坏、造谣和聚众抵抗,人民解放军是毫不手软的。
刘伯承、贺龙、邓小平三位主持西南的首长,思想认识上的高度一致,工作上的密切配合,感情上的十分信赖,齐心协力,共同领导和组织向西南封建势力的总进攻。
西南的“淮海战役”,从1950年7月以后作准备工作,10月开始试点,11月全面展开,到1951年4月中旬为止,已在208个县,7个市郊,6600余万人口,即占全西南人口83%的地区宣告胜利结束。全西南从减租退押和惩治不法地主中得到果实折合大米77亿斤。仅退押一项,四川农民就从地主手中收回押金折大米150万吨,每户农民平均159公斤。农民收回这些东西是完全合理的、应该的,这对于发展生产、繁荣国家的经济是极有益的。得到了实际利益的翻身农民兴奋地说:“几辈子也没有见过这样的利益。”“这才真是太阳从东方出来了。”
《世纪风采》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