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邓小平刘伯承贺龙“三龙际会”大西南

文· 艾新全
2012年12月06日13:4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世纪风采》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在解放大西南和建设大西南的过程中,邓小平、刘伯承和贺龙三位主政西南的党政军首长,聚会重庆,携手共建大西南,留下了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

1950年2月,春寒料峭。重庆远郊的歌乐山林园隘口、沿成渝公路两旁,站满了荷枪实弹的解放军战士。刘伯承、邓小平率西南和重庆党政军各界领导在此迎候主持西南工作的另一位领导人———贺龙。早在进军大西南之前,中央就确定了西南的人事安排:邓小平、刘伯承、贺龙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第二、第三书记,刘伯承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贺龙、邓小平任副主席,贺龙任西南军区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然而,在进军大西南的过程中,刘伯承、邓小平率二野从湘西入川到重庆,贺龙率一野十八兵团由陕南入川进成都。这是他们三人建设西南以来的首次见面。

前面来了一列车队,开道的护卫军在卡车上架着轻重机枪,贺龙的吉普车来到刘邓面前停下。身穿皮夹克的贺龙从车里走出。刘邓贺三人紧紧握手。贺龙非常感动地说:“二位出40里迎接,我贺龙不敢当!”

邓小平说:“有啥子不敢当的,我和刘司令员欢迎贺老总就任西南军区司令员。今天,是我们三龙际会……”

“且慢,三龙际会怎么讲?”贺龙不解地问道。

“你贺老总是在大风大浪中闯出来的一条龙,刘司令员今年57岁,属龙,我邓小平比刘司令员小一轮,也属龙。”邓小平解释道。

刘伯承说:“好,三龙际会,我们在大西南搞出一个样子来。”

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刘伯承和邓小平,是来自“天府之国”的四川老乡,是长期的搭档:一个师长,一个政委,组成了享有盛誉驰名中外的“刘邓大军”。他们在长达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转战太行,驰骋中原,挺进大别山,决战淮海,渡江战役,进军大西南,南征北战,历尽艰辛。但无论何时何地,他们都是相互支持,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就说解放重庆那一仗吧,1949年11月1日,刘邓率二野主力和四野一部共40万大军发起川黔战役,在南起贵州天柱,北达湖北巴东宽500公里的地带上,展开凌厉攻势。一下子打乱了蒋介石的整个西南防御部署。以排山倒海之势,迅速解放了贵阳、遵义,酉(阳)秀(山)黔(江)彭(水),二野十一军、十二军、四野四十七军三路大军在涪陵、长寿,南川、綦江,江津、巴县展开,西南重镇———重庆已处在三面包围之中。远在北京的毛泽东密切关注着西南战局的发展。11月27日,他电告刘邓,提出暂时不打重庆,以便吸引更多的敌军增援后一并歼灭的想法。而此时,刘伯承、邓小平刚下达了部队相机占领重庆的命令。

是按主席所言,还是照命令行事,刘邓二人举棋不定。

二野司令部作战室里,邓小平抽烟沉思,刘伯承看着地图。还是刘伯承打开了这沉闷的气氛,说道:“毛主席的战略意图很明显,有老蒋这残杯剩羹在重庆,那么围在他身边的苍蝇就飞不远,等他们聚成一团,我们再聚而歼灭之。”

(责编:孙琳、王新玲)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