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的早期传播

文/任希贵
2012年12月11日09:5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1907年1月初,舒米亚茨基按照俄共(布)在哈尔滨召开的代表会议精神,向中东铁路附属工厂机车分厂的中国工人吴泰发出邀请,请他组织中国工人同俄国工人共同举行罢工。吴泰赞同中国工人与俄国工人共同举行罢工,并开始在中国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1月9日,俄国一月革命两周年纪念日当天,哈尔滨中东铁路附属工厂工人进行罢工,并举行庆祝集会。吴泰率400多名中国工人积极参加罢工和集会。为了把俄国和中国工人运动引向深入,同年4月,吴泰和舒米亚茨基制订了中俄工人共同庆祝“五一”劳动节的行动方案,并决定如果厂方阻止就罢工。5月14日(俄历5月1日),午休的汽笛声一响,中俄工人便潮水般地涌出厂门,向地三十六棚(中东铁路附属工厂工人集居地)后身的江边聚集。同时,地包、车站、铁路印刷厂、八区制粉厂、港口的中俄工人也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很快形成3000多人声势浩大的队伍。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霍尔瓦特得知后急令镇压。吴泰和舒米亚茨基按计划,率队乘预先准备好的船只,迅速过江向极乐村集结。因极乐村不属沙俄军警管辖范围,所以当警察局长马库金赶到江边时扑了空。聚餐后,舒米亚茨基宣布庆祝大会开始,然后,工人们进行讲演,呼口号,并举行联欢。会上,提出了为反对剥削压迫,为改善生活待遇,为实现八小时工作制而斗争的口号。[5]

这是中国工人第一次庆祝自己的节日——五一劳动节,从而登上政治舞台,为工人阶级的利益和理想而斗争。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哈尔滨和中东铁路沿线的铁路工人最早得到胜利消息,他们为之热烈欢呼。1917年11月12日,在哈尔滨的俄共(布)发布了《告满洲全体公民书》,号召在东北地区的俄国侨民和中国工人支援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坚信彼得格勒工人士兵苏维埃全俄代表大会的充分稳定,支持他们对资本家和地主前临时政府的斗争。”这一号召,首先得到哈尔滨的中俄工人和俄国革命士兵的支持。11月16日,秋林洋行的全休职工举行了罢工。11月20日,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工厂工人和革命的俄国护路队士兵召开代表大会,会上通过了《承认苏维埃政权的决议》。1918年2月28日,在俄共(布)领导下,中东铁路职工代表大会在哈尔滨召开了,讨论了中国工人的组织问题,号召“团结和联合中国工人,为反对苏维埃国家的敌人,为反对中俄人民共同敌人而斗争。”在其影响下,哈尔滨总工厂中国工人于同年10月建立了第一个工会——三十六棚工业维持会。这是中国工人建立的最早体现中国工人根本利益的工会组织之一。这个工会在建立初期,与俄职工联合会一起,领导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工厂的工人,在反对沙俄残余势力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1918年到1920年间,中东铁路中俄工人为反对沙俄残余势力以及外国干涉者,掀起了全线四次大罢工。俄共(布)在罢工期间,积极开展向中国工人的宣传活动,介绍俄国国内斗争情况,揭露各帝国主义国家出兵干涉的罪恶目的,请求中国工人给予支援。当时主要的宣传形式是向中国工人散发中文传单,如《声明俄国旧官僚罪状,通告中华民国农工商军学各界人等急速省吾》、《天下贫苦之人民一体联合》、《俄国一般劳农者敬告中国劳农兄弟》、《中国工党同胞听者》等等。通过俄国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宣传,使中国工人受到深刻的教育,阶级觉悟不断提高,斗争方向更加明确。这期间的中国工人运动,无论在规模和觉悟程度上都有很大扩展和提高,在东北乃至全国都有相当的影响。

由此可见,黑龙江工人是接受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思想最早的一支队伍。这一时期的罢工斗争,为支援十月革命和巩固年轻的苏维埃政权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国际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6]

俄共(布)还利用红色报刊在铁路沿线进行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宣传。俄文报刊在哈尔滨出版有一定的历史,最多时达到30余种。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相继出现了一些红色俄文报刊,主要有:《劳动之声》、《新生活报》、《学生之声》、《前进报》、《南方社会主义革命者报》、《通报》、《论坛报》、《风闻报》、《回声报》等十余种。

俄共(布)在进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同时,在中国职员和工人中发展了俄共(布)党员。据有关资料记载,1907年,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党员的工作下,哈尔滨俄国军官学堂任汉语教官的任辅臣,参加了布尔什维克秘密领导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哈尔滨工人团”,开始从事革命活动。1908年,任辅臣秘密加入布尔什维克党,成为中国国内最早的俄共(布尔什维克)。任辅臣按照俄共(布)的指示,在哈尔滨进行革命活动,在俄国和中国职员工人中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宣传。

(责编:孙琳、王新玲)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