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的早期传播

文/任希贵
2012年12月11日09:5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1920年冬,瞿秋白作为较早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介绍十月革命新俄社会的媒体之一北京《晨报》的记者赴苏考察。由于铁路受阻,瞿秋白在哈尔滨一住就是50多天。在这里,瞿秋白意想不到的收获是“先得共产党的空气”。而且成了第一个向内地传出“哈尔滨是中国最早感受十月革命气息的城市”的中国人。他走过“偏脸子”、“三十六棚”等棚户区,看到穷困潦倒的工人苦力、“穷毛子”和像乞丐般生活着的中国同胞。接触采访了苏维埃派到哈尔滨的中东路局的官员,参加了他们的赤色政治活动,首次听到《国际歌》。他及时将所见多闻向《晨报》发出报道。这一过程,一方面证明了哈尔滨在十月革命后红火的政治面貌,另一方面积极向内地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他说:“劳工神圣,理想的天国,不在于智识阶级的笔下,而在于劳工阶级实际生活上的精进。”[12]在他的《饿乡纪程》中三次提到哈尔滨有共产党“空气”,有一处在空气一词下加着重点,词后还附加英语Atomosphere,特别予以肯定。瞿秋白参加了工党联合会庆祝十月革命三周年大会,使他更为震惊。他在《俄乡纪程》这样定到:只见“坛下挤满了的人,宣布开会时大家都高呼‘万岁’,这时全体到会者哄然起立唱《国际歌》,声调雄壮得很。这是我第一次听见《国际歌》”。[13]

瞿秋白是经历过五四运动群众罢课罢市,演讲呼喊,与警官肉搏这些轰轰烈烈的场面的,但是像欢呼十月革命的胜利,引吭高唱《国际歌》,纵情地畅谈共产主义,在北京则是根本不可能的,在中国的其它地方,连最激进分子也是无从想象的。虽然这类活动是俄侨中布尔什维克党、进步群众组织的,但也有许多中国工人参加。这种红火的政治气氛使瞿秋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就第一次看到了共产党的力量。

从以上的史实中,我们不难看出黑龙江哈尔滨是马克思主义向中国传播最早的前沿阵地。这一传播最先是由无产阶级政党俄国布尔什维克组织领导的,之后是旅俄华人和先进知识分子。这三股力量进行传播,从时间上看是最早的,从传播的特点上看受众者最多的是工人,从传播后的效果看,使黑龙江这个祖国边陲,封建军阀残酷统治的地方,工人运动空前高涨,反帝斗争风起云涌。正因为有了这样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黑龙江哈尔滨才可能成为东北党组织建立最早的地方。正如1922年底到1923年初,罗章龙考察了中东铁路总工厂等处后肯定地指出的那样:“三十六棚是北满工人运动的中心,应成为党工作和活动的中心”。[14]罗章龙向北京执委建议派人来哈尔滨开展革命活动筹建党组织,由此,1923年东北第一个党组织在哈尔滨建立。□

参考文献:

[1]《三十六棚抗俄斗争史话》,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2]维托什金:《西伯利亚布尔什维克组织和革命运动史略(1898—1907),莫斯科1953年俄文版,第249页。

[3]黄修荣:《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史》上册,第45页)

[4]苏.舒米雅茨基:《西伯利亚工作》,莫斯科俄文版,第162页。

[5]《三十六棚——哈尔滨车辆工厂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9月版,第40页。

[6]《哈尔滨与红色之路》,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版,第75页。

[7]黑龙江省档案局:《黑龙江报刊》,第458页。

[8]任贵样《旅俄华工联合会》,《党史研究资料》2003年第5期。

[9]《中共黑龙江简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版,第6页。

[10]《哈尔滨东华学校成立纪念》(1918年)。

[11]《中共黑龙江简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版,第6页。

[12]《一个人一个时代瞿秋白传》,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3月版,第132页。

[13]《饿乡纪程》,商务印书馆,1922年9月出版,第61页。

[14]《黑龙江简史读本》,黑龙江出版社,2002年9月版,第136页。

(本文作者:中共绥化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

(《世纪桥》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责编:孙琳、王新玲)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