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庐山会议前期毛泽东全力纠“左”:调整过高的生产指标

张素华
2013年04月19日09:4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三、从七中全会到庐山会议前期,面对出现的新情况,毛泽东提出纠“左”的新措施,并总结“大跃进”以来的经验,力图统一全党认识。

七中全会后不久,又出现了15个省发生春荒缺粮的问题,这使毛泽东感到意外。当时,又正是全国从南到北已陆续进入春耕大忙的季节,毛泽东一面给15个省委书记下指示,一面又批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党委,要他们务必采取措施,千万不可大意。1959年4月29日,他还亲自写信给省、地、县、社、队、小队六级干部,针对当时影响农业生产的几个最关键问题,如包产、密植、播种面积、机械化、讲真话等问题,提出新的意见。总之,就是要把过去的一些错误做法纠正过来。后来人们回忆,毛泽东的这封信,把许多人从盲目性中解放出来了。

随后,中央又紧急出台了两项重要政策,一是明确家畜家禽“实行公养私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是恢复社员的自留地。到了此时,在人民公社方面,不仅在实际上恢复了高级社的规模(就作为基本核算单位而言),也部分地恢复了高级社的某些政策,用毛泽东的话说,人民公社就是大合作社,开始注意解决如何发挥集体和社员个人两个积极性的问题。这些政策的恢复,对帮助农民渡过粮荒、发展农村经济起了重要作用。

在工业方面,毛泽东委托陈云进一步研究钢产指标问题。到6月13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会议,将钢的指标再下调到1300万吨。经过近8个月的纠“左”,在这次会上,毛泽东感慨良多。他说:本来是一些好事,因为一些指标一高,每天处于被动。我们自己立一个菩萨,就在那里迷信这个菩萨。要破除迷信,什么两千万吨钢,多少万担棉花,根本不理。一个时候,我们自己头脑发昏。工业,明年的指标切记不可高。他同时承认,在抓工业方面打了败仗。

在这次会上,他认为还有两个问题不主动,一个是食堂问题,会后想出去跟省委书记谈一谈。粮食要给本人,食堂自愿参加,不愿意参加可以不参加,这样就主动了。一个是宣传问题不主动,不要吹得那么高,务虚名而得实祸,要想一个办法转过来。

“大跃进”带来的是市场大紧张;办人民公社刮起了“共产风”,出了乱子;四大指标等都没有完成,搞得非常被动,因而党内外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那么对当前的形势应该怎样认识,又有哪些经验教训,今后应该怎么做,需要在党内高级干部中总结一下,以统一大家的思想,做好今后的工作。于是毛泽东就借中央在庐山召开会议的机会专做这件事情。

(责编:孙琳、王新玲)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毛泽东纪念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