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进规律

——围绕邓小平“四句话”的一些思考
陈 晋
2013年05月27日10:2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二)关于“不足的要加点劲”。

所谓不足,是指改革开放的一些具体政策和实践,从整体和方向上看是正确的,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做得还不够周全、不够到位、不够具体。仅就制定政策到落实政策的过程来看,“不足”也有多种情形。有的好政策由于缺少具体的实施条例,便容易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上面,难以落实;有的好政策由于忽视了一些地区和部门的特殊情况,一刀切的结果就可能导致不理想的执行效果。这两种情况属于制定政策的“不足”。有的好政策本来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也有具体的落实措施,但一些地区或部门由于认识上的原因,合意的就用,不合意的就找对策,利益的阻塞导致好政策落实不到位。这属于执行政策不足。衡量是否不足,关键要看实践效果,看人民群众的反映。真属于不足,就像邓小平说的那样要“加点劲”。

所谓“加点劲”,就是下定决心,在政策和实践上该完善的完善,该倾斜的就倾斜,该调整的就调整。在改革开放前进过程中,有的事情都看到了,也提出和实施了一些办法,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有的还没有解决或者没有完全解决,有的却可能是更严重了,这就需要在坚持既有思路基础上再“加点劲”,才能有重大改观。改革开放之初,在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改善他们的待遇这个问题上,一段时间里效果不太理想。对此“不足”,邓小平从1977年到1989年,在长达10多年的时间里抓住不放,在各种场合30多次催促各级领导干部“加劲”解决。他说:“解决这个问题单靠政治不行,还要有物质。”(1979年9月1日)“我看最难的是这一条。没有一套办法,怎么能把几百万知识分子骨干用起来?”(1982年10月14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包括改善他们的生活待遇问题,要下决心解决。”“这件事要快一点搞出来。”(1983年3月2日)“这个问题我们始终没有解决好”,“科学和教育要多投资”。(1983年3月9日)“中国知识分子问题是一个特殊的问题,所以要专门讲。这个问题很迫切。”(1984年10月2日)有些领导干部“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或者口头上承认教育重要,到了解决实际问题时又变得不那么重要了”。(1985年5月19日)“我们不论怎么困难,也要提高教师的待遇。”(1988年9月12日)“知识分子的待遇太低,这个问题无论如何要解决。”(1989年3月4日)经过如此不懈地“加劲”,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提高认识,逐步完善措施,落实更加得力,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知识分子待遇问题便逐渐不是社会的突出矛盾了。

为不足的“加点劲”,需要把握好分寸,既不能只看到正确和有利的一面而任其自然,无所作为,又不能只看到其缺陷和生弊的一面大叫形势不好,推倒重来。要分析究竟是什么性质的不足,在哪个方面、哪个环节、哪个问题上不足。既然属不足,其方向就应该维护和坚持。1980年11月,邓小平谈到对外开放起步时期的情况时说:“我们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对引进的项目、技术缺乏了解,有很大的盲目性,这样很危险。当然,这个政策应该说是对的,今后还要继续,但要总结经验。”(《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694页。)这是邓小平既提醒“不足”,又坚持和维护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一个典型例子。

(三)关于“不对的赶快改”。

邓小平提出“不对的赶快改”,启发和要求人们不仅要善于总结正确的经验,也要敢于和善于总结不对的经验。通常情况下,总结不对的经验比总结正确的经验要困难和痛苦一些,这与人们认识和掌握规律的曲折过程有关,与人们对实践的看法因出发点不同而千差万别有关,更与是否有改正不对的坦诚胸怀和政治勇气有关。再加上我们走的改革开放路子是正确的,也没有出现什么了不得的大失误,在这种情况下强调总结不对的经验,并且要“赶快改”,引起的关注和共鸣程度也可能会小一点。邓小平1983年6月注意到这个问题,曾提醒说:“即使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是正确的,今后也还会有失误,不可避免地还会犯错误。”(《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第913页。)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也不能避免犯错误,确为至理名言。毛泽东讲这个问题也很彻底,认为马克思、恩格斯修改自己的手稿就是在纠正错误。在1957年11月的一次谈话中还说,列宁的“有些口号在提出时是正确的,但是后来变得不正确,有些口号在提出时就是不正确的”,但“列宁每天都在观察问题”。邓小平说改革开放“干的是中国几千年来从未干过的事”,这就更难免有做得不对的地方。特别要说明的是,有的政策在特定条件下提出来,能解决那时面临的问题,是正确的。但以后随着实践的变化,和新问题的产生,原本对的东西,就很可能变得不对了。当然,不对有大有小,更有不同性质,我们要努力争取只出现尽量少和尽量小的不对,不出现大的不对。

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从不回避前进中的失误。他在1989年3月总结说:“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发展不够。我们经过冷静考虑,认为这方面的失误比通货膨胀等问题更大。”(《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90页。)几个月后,在“6?9讲话”中,他根据当时的形势,着重总结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四个坚持和改革开放“对不对”的问题,结论是:四个坚持本身没有错,如果说有错误的话,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还不够一贯,没有把它作为基本思想来教育人民,教育学生,教育全体干部和党员。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太差。改革开放这个基本点没有错,要说不够,就是改革开放得还不够。现在是改革开放如何搞,开哪方面,关哪方面。邓小平多次谈到类似的看法,反复提醒人们,要一手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一手打击经济犯罪;一手搞改革开放,一手搞“四个坚持”,总之,两手都要硬,要克服“一硬一软不相称,配合得不好”的情况。这些看法,是邓小平对改革开放第一个10年中“不对”经验的总结。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总结,江泽民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的讲话中明确强调:“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缺乏一贯性、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的问题,并从中引出深刻的教训。”(《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0页。)随后,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逐步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情况。可见,敢于面对、承认和改正“不对”,错误的经验就可以成为事业前进的精神财富。

(责编:王新玲、孙琳)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