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据“四句话”来总结经验,获得的认识必然是鲜明和具体的。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中,任何政策和实践的效果,都不外乎对的、不足、不对和新问题这样四种。邓小平的“四句话”涵盖了需要总结的经验内容,指明了如何总结经验的四个具体鲜明的“抓手”,从而使总结经验更加有针对性和操作性。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不小的贡献。马克思说过,真理是赤裸裸的。所谓赤裸裸,就是具体和鲜明。切实有效地总结经验、接近真理,总须有鲜明具体的着眼点和抓手。具体说来,就是把政策的实践效果加以区别、疏理、判断和分析,针对上述四种情况,提出或坚持、或加劲、或改正、或解决的政策措施。这样总结出来的经验,不是来自既有的理论原则,而是来自客观事实本身,可以切中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拿出的办法就有针对性,能够在实践中切实遵行。
总结经验当然需要概括出一些在不同历史阶段普遍适用并能长期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理论、原则和方针。但如果没有具体“抓手”,则做不好乃至做不出科学的概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通过总结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时期许许多多、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具体经验,经过一次又一次坚持对的、弥补不足、改正不对、解决新问题后才成为真理的。总结经验、深化改革,不应是从概念出发,而应该从问题着手。如果泛泛而谈,只停留在“总体上如何”、“基本上怎样”这类抽象判断上面,不对实际情况作具体的区别和深入的分析,便是毛泽东说的“从外面去应用马克思主义”。这样去总结经验是比较容易的,但多半是浅尝辄止,结论可能是大而化之,既难以对解决实际问题起到切实有效的指导作用,也会因为对新情况、新问题丧失敏锐感觉,而不能根据发展了的实践总结出新的能够长期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理论、原则和方针。
总结经验的四个“抓手”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转化的。有时候,没有坚持对的就是一种失误,完善了不足就是坚持了对的。有的问题,你说它是新冒出来的,却可能是因为没有坚持住对的、彻底改正不对、及时弥补不足等多种原因促成的。凡此等等,便要求总结经验不能指眼想眼,指鼻想鼻,不能一叶障目,以偏概全,应该着眼于全局,把各种情形贯通起来考虑,才能看出各种情形的深浅要害和症结缘由。同时,在总结出经验需要落实的时候,对四个“抓手”都要用力,任何一个方面不积极作为,都可能拖累其他。如果不下力气弥补不足、改正不对、解决新问题,那些对的政策和实践,就难免受到影响,尽管主观上没有放弃,也不觉得是在动摇,但久而久之,对的东西事实上会出现动摇和偏斜的可能。邓小平晚年讲,“不能改变这条路线,特别是不能使之不知不觉地动摇,变为事实”,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反过来也是一样,如果一遇到不对、不足和新问题,就怀疑和动摇本来对的政策和实践,便可能出现更多甚至更大的问题。
(二)总结经验不会一劳永逸,解决问题要“赶快”、“抓紧”。
邓小平提出“四句话”时,前面还有一句话,“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这个说法同他讲的“走一步,看一步”意思差不多,即总结经验不是偶尔为之,更不会一劳永逸,而是前进路上应该经常去做的事情。
毛泽东说:“所谓经验,就是实行政策的过程和归宿。”经常地总结经验,就是要求对实行政策的过程和归宿作动态的观察和总结。不仅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及时地观察和总结,在事业顺利的时候也要冷静地思考和分析。邓小平在1989年三四月间两次谈到,“发展顺利时要看到出现的新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88页。);“当事业进行顺利时,就要提高警惕,避免差错。要考虑到发展快会带来什么新问题”(《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第1271页。)。也就是说,经常地总结经验,不仅要着眼于现实,还要想到未来。而在未来的“新问题”中,就常常包含我们目前感受不到、想象不到、认识不到的情况。有了浓厚的“问题意识”,具备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对实践发展的高度敏感性,便能掌握坚持对的、完善不足、改正不对和解决新问题的主动权,从而及时地解决实践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四句话”中的用词是“赶快改”和“抓紧解决”,这样的语气,也体现在邓小平的其他谈话当中,诸如“发现不对就赶快改”(1984年10月26日),“哪一步走得不妥当,就赶快改”(1985年3月28日),“步子要稳,就是发现问题赶快改”(1985年4月15日)。这些,都传达出强烈的紧迫感,希望人们见事早、得计快,解决问题迅速。
总结经验、解决问题为什么必须抓紧而不能拖延?中国要在一百年左右的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用二三百年才走完的现代化道路,意味着人家在二三百年内渐次出现的社会矛盾在我们这里可能集中出现,意味着历史没有给我们宽余的时间来慢慢消化集中出现的社会矛盾。有些问题刚冒出来时可能看不出有多大坏处,不会引起大的社会动荡,也损害不了我们事业的根本,但如果听之任之,由其发展,不大的问题就会积累起来,从量变到质变,经济问题容易转化为政治问题,非对抗性矛盾可能转化为对抗性矛盾。结果,原本只是我们工作中的“不足”却可能拖成“不对”,原本是小失误可能拖成大失误。等出现了大问题才去弥补、改正和解决,付出的代价会更大。由此,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领导方法就是,看准了的,就要果断决策、雷厉风行,绝不可优柔寡断、延误时机。特别是改革进入攻坚期的时候,在我们面前有许多必须解决而且回避不了的问题,有许多必须抓紧而不能拖延的事情,更需要我们下决心去解决,去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