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寒夜血痕——1926年“三一八”惨案前后

黄加佳
2013年07月16日07:25   来源:北京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萍水相逢百日间”

邵飘萍被杀后,北京城风声鹤唳。奉军在全城展开了大搜捕,捉拿“赤化”,相继搜查了北大、北师大、女师大、中国大学等大学。《现代评论》5月号刊载的《北京的恐怖》对这时的恐怖气氛有形象的描述:

近数日来,北京社会忽然表现一种恐慌的景象。尤其知识阶级的人士,无论是在教育界或不在教育界的,无论是教员或学生,更无论是所谓赤化或非赤化的,大家都像有大祸临头似的,表示十分不安的状态。

与以前的北洋军阀多少还有点文化相比,刚刚入主北京的张作霖和张宗昌则是纯粹的土匪。北京城陷入一片恐怖中,“今天甲司令部捕去学生,明天乙机关传押新闻记者,后天丙军事人员架去学校校长。这些捕人的事,究竟是什么理由,经过哪些法律手续,连内阁也说不清楚。”

1926年8月5日,北京《社会日报》主笔林白水被军警逮捕,第二天便以通敌罪名被张宗昌杀害。林白水之死与邵飘萍被杀,相去不过百日,被时人称为“萍水相逢百日间”。

林白水向以文笔辛辣著称,他的时评嬉笑怒骂,无所顾忌。就在邵飘萍被杀,北京新闻界人人自危时,他还在《社会日报》头版发表《敬告奉直当局》:“吾人敢断定讨赤事业必无结果,徒使人民涂炭,斫丧国家元气,糜费无数国帑,牺牲战士生命,甚为不值。”

林白水的时评受到读者的追捧,不过也早就开罪了“狗肉将军”张宗昌。林白水被害直接起因是8月5日他发表的时评《官僚之运气》:

某君者,人皆号称为某军阀之肾囊,囚其终日系在某军阀之胯下,亦步亦趋,不离晷刻,有类于肾囊累赘,终日悬于腿间也。此君热心做官,热心刮地皮,固是有口皆碑……

此处,林白水讽刺的是张宗昌的“智囊”潘复。林白水把潘复在张宗昌背后出谋划策的丑陋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但他阴损的比喻也彻底惹恼了潘复。据说,潘复看罢文章后,找到张宗昌痛哭流涕,要求将林白水立即处死。“狗肉将军”本来就不学无术、无法无天,杀一两个牢骚满腹的文人,在他看来不在话下。于是,当天晚上便抓了林白水。

得知林白水被捕后,林的好友纷纷展开营救。与北洋军阀关系甚深的杨度、报人薛大可等纷纷苦求张宗昌枪下留人。最后,薛大可甚至长跪不起。一直磨到深夜,张宗昌才同意将“立即枪决”改为“暂缓执行”。凌晨2时,当命令传到法场时,林白水已经被执行半个小时了。原来,眼见众人求情,潘复勾结行刑官,提前执行了死刑。

林白水死后,北京的舆论界噤若寒蝉,默然不发一语。就连一向以报界“明星”自居的报纸,也把社论、时评的栏目收起来了。“出现这种局面并不为怪,新闻记者也有苦衷,因为在当时恐怖状态的北京城里,一开口便有吃枪子的危险。”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建伟说。

北大教授张慰慈给当时正在美国的胡适写信道:现在北京一般人的口都已封闭了,什么话都不能说,每天的日报、晚报甚而至于周报,都是充满了空白的地位……同时一切书信与电报都受严格的检查,听说被截留的甚多,并且无故被捕的人也不少……近来北京的局面是差不多到了法国革命时代的Reign of terror(恐怖统治)了,健全的舆论是不可能的事。

“民国以来,北京政府对待文人的态度相对温和,整体的舆论环境也比较宽松。五四时期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北京政府也只是对个别学生拘禁几日了事。‘三一八’惨案前,虽然学潮不断,但北京政府一直比较克制。奉、直两大势力控制北京后,一改此前北京政府的宽松态度,开始随意捕杀报人、学生甚至知名教授。这对知识界的打击是非常大的。”王建伟说。

(责编:常雪梅、赵娟)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