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新起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进一步深化了对文化地位作用的认识,增强了全党全社会的文化自觉。我们党一向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结合时代条件、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提出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坚持不懈推进文化建设,有力推动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随着形势以及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今天我们党对文化建设又有了新的认识。它突出表现在更多是把文化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与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满足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等联系起来,赋予了文化建设新的定位和功能。《决定》明确提出,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这些基本要求,是对文化自觉的深刻诠释。它既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新认识和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也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另一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并找到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正确路径。文化自强,是文化自觉合乎逻辑发展的结果;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正确的路径。在一定意义上说,找到一条正确发展道路更为重要。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充分利用和发挥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符合我国实际,也是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个客观要求。中央在这一时期明确提出这一目标,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文化建设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也有利于将文化自觉变为实际行动,有利于凝聚各方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从世界各国的实践经验看,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发展道路。中国有自己的基本国情,文化建设所面临的任务和要求,以及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需要探索一条适合自身的文化发展道路。十七届六中全会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六大以来文化建设实践探索、深刻把握文化发展特点规律的基础上,首次明确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全会的一大贡献和突出亮点,也是我们党作出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它回答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样的目标迈进这一带有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识的进一步丰富和深化。
这条道路的内涵十分丰富,具体体现在《决定》提出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之中。胡锦涛同志在全会讲话中强调的“四个必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理解和把握这条道路的内涵。这“四个必须”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四个必须”,围绕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方向、发展目的、发展动力、发展思路、发展格局、发展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入回答了我国文化建设中一系列带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是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遵循。坚持这条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有了正确方向和根本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