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边界全长2,280公里,全部为已定界。广东、广西与越南接壤的边界线在宋朝时已基本形成,云南与越南接壤的边界线在元朝时大体形成。中越在历史上有藩属关系,中法战争后,清政府承认越南为法国保护国,中越边界线在1885年至1897年逐步会勘确定,大部分以分水岭为界,并建有界碑。建国初期中越边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中越两国边民有私自移动界碑(数百米到数公里不等)的情况,并引起纠纷。
我国与8个民族主义国家的陆地边界线总长约7,045公里。其中,缅甸为2,260公里,印度为1,850公里,尼泊尔为1,050公里,巴基斯坦为500公里,老挝为710公里,不丹为400公里,锡金为200公里,阿富汗为75公里。在7,045公里长的边界线中,未定界的有4,615公里,占总长度一半多。其中,中缅未定界是740公里,中印未定界是1,850公里,中巴未定界是500公里,中阿未定界是75公里,中尼未定界是1,050公里,中不未定界是400公里。中锡和中老全部是已定界。
我国与民族主义国家间的边界问题,主要就是解决未定界问题,其中比较复杂的是中缅未定界问题。中印之间全部是未定界,而我国和印度地图上都画成已定界,彼此出入很大。尤其是所谓“麦克马洪线”西段地区(指中印边界东段),两国地图上所画边界线面积相差甚大。此线将原属我国西藏地方的门达旺、上洛渝的一部、下洛渝的全部和下察隅等约90,000平方公里的地区划入印度版图。在西藏西北部的阿里地区,中印两国在一些小块地方(如乌热)的归属上存在争议,争议点有七处。中巴之间全部是未定界,但当时两国间事实上是按我国出版的地图所划界限为界,双方没有大的纠纷。中尼之间也全部为未定界,长1,050公里。实际上早在1750年,清政府就派人在中尼边界竖立了界桩。中尼边界问题大多是历史上尼方侵占造成的,尼方侵占的区域有的已达100多年,事实上已成为尼方管辖地区。中尼边界问题的关键是对珠穆朗玛峰的认识。清康熙年间,珠穆朗玛峰就划入中国版图。乾隆、嘉庆、同治年间出版的历史文献,对珠峰一带的山川河流都有详细记载,出版的地图也将其划在中国境内。19世纪英国入侵西藏后,开始测量喜马拉雅山地区,在1894年出版的地图上将珠峰划在中尼国界线上,并篡改了原来的名称,以印度测量局局长埃弗勒斯之名命名,传讹于世。1947年大英百科全书将珠峰全部划在尼境内,给我国解决中尼边界问题带来了困难。中阿未定边界只有75公里,没有大的争议,但需要进一步明确。中不之间400公里边界,全部为未定界,当时实际接壤地区没有大的纠纷。中锡之间200公里边界,全部为已定界,是1890年中英两国签订的条约划定的。中老之间710公里全部为已定界,国界以分水岭为界,是根据1895年《中法界务专条》确定的,边界没有大的纠纷。
我国海岸线总长约12,270公里。其中辽宁约为1,800公里,河北约为380公里,山东约为2,090公里,江苏约为780公里,浙江约为1,570公里,福建约为2,590公里,广东约为3,060公里。沿海约有3,400个岛屿,总面积约为80,000平方公里,其中绝大多数面积不超过1平方公里。最大的是台湾岛,面积约为35,759平方公里;其次是海南岛,约为32,198平方公里;第三大的是崇明岛,约为728平方公里。1958年9月,我国政府宣布我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我国海岸基线向外延伸12海里的水域为我国的领海。这个规定适用于我国一切领土,包括大陆、沿海岛屿、与大陆隔有公海的台湾及其周围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他属于中国的岛屿。按此规定,基线以内的水域,包括渤海湾、琼州海峡在内,都是中国的内海。基线以内的岛屿,包括马祖列岛和大小金门岛在内,都是中国的内海岛屿。对南沙诸岛,历史上帝国主义国家曾以“首先发现”或“距离最近”为借口企图侵占。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干涉我国解放台湾的同时,对南海诸岛也妄图染指。1951年9月签订的美国包办的片面对日和约,规定日本放弃对西沙群岛等岛屿的权利,故意不提这些岛屿的主权属于中国。同时,美国指使菲律宾、南越等对南沙、西沙群岛等进行侵占。这些侵略行径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
由上可见,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很多边界问题。不仅有大陆边界纠纷,还有岛屿矛盾;不仅有未定界的划界问题,而且还要处理已定界因河水改道、界碑移动产生的争执或问题。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为今天继续稳定周边,搞好同邻国的关系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