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制定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发展方针
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毛泽东针对文化批判后思想和文化领域中出现的片面化、绝对化,在学术、文化和艺术问题上乱贴政治标签,动辄打棍子、扣帽子等粗暴现象,以及学习苏联中出现的教条主义倾向,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的同时,允许不同的意见、学派、流派、风格在社会主义文化框架中存在。
“双百”方针的形成有一个发展过程。1950年,在全国戏曲工作会议发生了京剧和地方戏谁为主的争论。1951年4月3日,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任院长的中国戏曲研究院在北京成立,毛泽东亲笔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用来指导戏曲界发展,鼓励各种戏曲形式同时并存和发展,构成为“双百”方针的重要一环。1952年至1955年间,他针对史学问题研究中的分歧,多次指示要实行“百家争鸣”。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 第一次把“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放在一起作为科学文化发展的指导方针。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正式宣布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党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指导方针。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和3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根据“双百”方针实施以来的情况,进一步完善了“双百”方针。他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 并多次申明,这是一个基本的、长期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毛泽东还明确了“双百”方针适用的六条标准,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这两条。
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毛泽东阐明了“双百”方针与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关系。他说:“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并不会削弱马克思主义在思想界的领导地位,相反地正是会加强它的这种地位。”因为“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先进文化,总是在同各种文化的比较、竞赛和争鸣中发展起来的,总是通过不断的文化实践来证明、丰富和完善的。“解决思想问题,不能用专制、武断、压制的办法”。 至此,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自己的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道路。
![]() | ![]() |
相关专题 |
· 毛泽东纪念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