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欧阳雪梅:毛泽东与新中国的文化建设

2013年10月24日15:2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非常重视新中国的文化建设,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深刻阐述了新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与作用;领导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奠定了党在文化领域的领导权;明确了文化为人民大众的发展方向,把“人民”二字写在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旗帜上;提出了“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的基本原则,终结了近代以来关于古今中外文化关系的论争,开拓了民族文化前进的道路;制定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发展方针,繁荣文化艺术、发展科学技术,开辟了新中国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局面,开创了中华文化发展前所未有的崭新时代,奠定了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明确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中的战略地位

毛泽东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原理,肯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新社会的创造与新文化的创造的一致性。1940年1月,他在著名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全面勾画新中国的蓝图时指出:“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就是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 毛泽东将“新文化”与新政治、新经济并列,把文化建设作为“新社会、新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强调了文化的重要地位。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充满激情地预言:“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人民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政权的建立,给人民的文化教育和人民的文学艺术开辟了发展的道路。中国新政府的责任是“领导全国人民克服一切困难,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扫除旧中国所留下来的贫困和愚昧,逐步地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 明确了新中国成立后发展生产和发展文化教育两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确立“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毛泽东主张其中有一个“科学文化现代化” 。这就明确了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中的战略地位。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赵晶)
相关专题
· 毛泽东纪念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