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特点是有思想,即有思想家的高度——“理从事出,片言成典”。
领袖是什么?是思想家,他要用他的思想来统一队伍,率领民众改造世界。人们读领导人的文章不是读小说,也不是来听他说空话,是要获得思想,要解决问题。“毛泽东思想”这个称法之所以得到认同,是因为他的讲话和文章中有思想,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思想,解渴。毛泽东文章中的思想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大的战略思想。他在各个革命历史时期都有自己的思想,并为后来的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如土地革命时期的农村包围城市;抗日战争时期的持久战战略;解放战争时期的将革命进行到底;建立政权之初的反贪廉政;还有一系列的建党、建军思想。
二是具体的思想。他在谈每一个具体的、个性的问题时,总能归纳出本质的、共性的哲理。这就是领袖,政治领袖,思想领袖。所以他的文章总是那样耐读,有味,并让人永远地记住。他在《重庆谈判》一文中讲当时的军事形势说:
他来进攻,我们把他消灭了,他就舒服了。消灭一点,舒服一点;消灭得多,舒服得多;彻底消灭,彻底舒服。
这句话已经深入人心,在许多地方被人引用。类似的例子,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比如著名的“为人民服务”思想就是在一个普通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上说的,而《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则产生了关于做人标准的名言: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他到苏联访问,在一场临时的接见中讲出这样的至理名言: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这叫“理从事出,片言成典”,从一件具体的事出发总结出普遍的真理,浓缩成一句话,从而成为经典。什么叫经典?常念为经,常说为典。经得起后人不断地重复,不停地使用。“理从事出,片言成典”,这是毛泽东的本事,是他文章的魅力。
综上可知,领袖应该是一个思想家,他的水平已经到了那一步,随便说出便有思想含量。用不着去凑,去憋,去描,去让秘书班子关门生造。
![]() | ![]() |
相关专题 |
·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 · 毛泽东纪念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