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理直气壮 借典助理 理从事出

梁 衡:关于毛泽东文风的鲜明特点

2013年11月18日08:39   来源:北京日报

  第二条是去读书。一个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首先应是一个读书人。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不乏一些干部本来没有读多少书,阴差阳错地当上了干部或高级干部,到了领导岗位上也不知道赶快去读书补补课,自以为学问也同步见长。还是腹中空空,拿什么来写大文章?读书是获得精神营养,就像吃饭一样,别人不能代替。读书写作是生命的一部分,工作的一部分,也是为政的一部分。古人讲“立功、立德、立言”。

  第三条是亲自动手。如毛泽东要求的不要秘书代劳。特别是署名文章一定要自己写。如果不会写就不要写。现在问题是不少干部,不写文章,却争署名,要留名。抢着发文章,争版面,托人送稿子,拼书出。朱镕基出版他的讲话实录时特别声明:秘书代写的一篇不收。

  当然还有许多,但能先从这三条做起,就很不容易了,就会大有起色。

  民族复兴离不开文风复兴。文风从来不是一股单独的风。它的背后是党风、政风、官风、民风、商风及社会、时代之风。一个社会,经济在下、政治在上,文化则浸润其间,溢于言表。凡一种新风,无论正邪,必先起于政而发于文,然后回旋于各行各业各阶层民众之间,最后才现于文字、讲话、艺术及各种表演。所以,当我们惊呼社会上出现某种文风时,它早已跨山越水,穿堂入室,成了气候。文风这个词虽是中性的,但通常只要一单独提出,多半是出了问题。而且是从根子上出了大问题,就像我们看到远处的树林里冒出青烟时,那片林子已经着火了。

  我们历史上,治理文风从来是和治理党风、政风连在一起的。延安整风中,毛泽东把文风与学风、党风并提,讨伐“党八股”,给它列了八大罪状,说它是对五四运动的反动,是不良党风的最后一个“防空洞”。现在,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先要复兴好的文风,好风凭借力,再用这好风去推动社会改革。

  文风是党风、政风的表现,但它一旦形成就会顽固地影响党风、政风。所以政治改革必先改文风。那么,如何实现文风复兴?关键是两条,一是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二是领导带头。中央要刹吃喝风,立即就刹住了。说明并不难,但要真抓,还要上面带头。比如当年毛泽东就真抓。说“党八股”是又长又臭的裹脚布,是个瘪三,瘦得难看。多次下发文件,要领导干部亲自写公文,痛批坏文章,毫不留情面。

  有一次,他看了一些会议文件,不满意,大怒。他说:“讲了一万次了,依然纹风不动,灵台如花岗之岩,笔下若玄冰之冻。哪一年稍稍松动一点,使读者感觉有些春意,因而免于早上天堂,略为延长一年两年寿命呢?”(1958年9月2日的一封信)在毛泽东这样严厉地要求下,对坏文风可以说是“露头就打”,未能有太大的泛滥。而现在坏文风已是沧海横流了,如果毛泽东在世还不知会气成什么样子。现在必须认真对待,就是拿出百倍的力气,也许才能收十分之一的效果。对此,不能掉以轻心。

  (作者为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压题图:《万类霜天竞自由》,籍忠亮作)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