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作的历史性贡献

陈群 高长武

2013年11月28日11:0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四、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的基础上,及时把党的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建设转移,以苏为鉴,结合中国实际,制定和提出了一系列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在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取得初步成果。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我国阶级关系和政治形势发生根本变化,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国内条件已经具备。同时,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特别是苏共二十大全盘否定斯大林,在引发社会主义阵营内部思想混乱的同时,也客观上推动了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破除对苏联经验的迷信、探索适合本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进程。这些变化为我们党思考和探索怎样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党中央审时度势,1956 年,果断开始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上来。然而,当时还存在不少阻碍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在知识分子问题上没有主动,在工业方面没有主动。……经济上没有独立,科学上没有独立。”(《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年版,第469 页。)

这里所说的“在知识分子问题上没有主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指,当时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知识分子匮乏,束缚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因此,1956 年新年伊始,党中央就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作了专题报告,不仅明确指出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周恩来选集》下卷,第162 页。) , 而且提出了“向现代科学进军”的问题,认为“科学是关系我们的国防、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有决定性的因素”(《周恩来选集》下卷,第181 页。),因此,必须制定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知识分子的积极性,确定正确的科技发展方针,提高我国科技水平。这表明党对知识分子问题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

为进一步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1956 年4 月,毛泽东明确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一方针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强烈反响和积极拥护。“双百”方针有利于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也有利于团结广大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服务,加强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如果“不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思想要僵死起来,马克思主义要衰退,只有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意见表达出来, 进行争辩,才能真正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辩证唯物主义”(《邓小平文选》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 第272 页。) 。

工业(经济)问题上“没有主动”的状况怎样改变呢? 1956 年2 月至4 月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分别约集多个经济部门的负责同志座谈。在系统调查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 毛泽东集中大家的意见,形成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对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等十个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并提出了许多不同于苏联的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方针。对此,毛泽东曾总结说:“十大关系的基本观点,就是同苏联作比较。除了苏联办法之外,是否可以找到别的办法,比苏联、东欧各国搞得更快更好。”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比较系统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

所有这些党在科学文化和经济建设方面的新方针,都为八大的召开作了重要准备。1956 年9 月,党的八大召开。会议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及由此带来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指出,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会议明确提出党在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 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 年版,第341—342 页。)。

为完成这个任务,会议提出了许多新的具体方针政策。经济建设方面,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经济体制方面,肯定了陈云在发言中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但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作为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但是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 (参见《陈云文选》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第13 页。) 政治建设方面,提出进一步扩大人民民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适当调整中央和地方的行政管理职权,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国家法制,等等。科学文化方面,再次强调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提出确立文化教育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党的建设方面,通过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提出了党在成为全国执政党后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及主要方针; 强调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原则, 实行集体领导,反对个人崇拜;决定进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尝试和探索。祖国统一方面,首次在党的正式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我们愿意用和平谈判的方式,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而避免使用武力。如果不得已而使用武力,那是在和平谈判丧失了可能性,或者是在和平谈判失败以后。”(《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 年版, 第255 页。)

八大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路线,提出了许多富于创造精神的新方针和设想。这是党在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取得的初步成果,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思瑶、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