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
江西化工石油机械厂位于南昌市青云谱区,背靠浙赣铁路,面向滔滔赣江,北有江南名楼“滕王阁”,南有闻名于世的“八大山人纪念馆”,一湖碧水点缀其侧,一脉青山隔江相望。
江西化工石油机械厂的前身是南昌新生汽车修理厂,1953年由南昌市公安局创办,原厂址位于南昌市闹市区邮政路2号。1958年根据中央北戴河会议精神,经江西省经济计划委员会批准,将该厂迁往青云谱区现址。1959年6月,改名为江西新生通用机械厂,同年12月,江西省计划委员会报国家计委批准,定名为江西化工石油机械厂。1968年,该厂实行军事管制,1969年编为江西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十八团,基本上实行的是半军事化管理。
“文革”前,这个厂是江西省劳改部门所属企业。厂里除国家职工外,还有劳动改造、劳动教养刑满就业人员,分散在各个车间。这些就业人员政治情况复杂、大部分是国民党军政人员和特务分子。过去,这个厂属于保密性单位,从不对外,更没有接待过我党政军要员。厂里领导接受安排陈云的任务后,深感责任重大,一时不知所措。经过反复研究决定,按照上级要求,出于安全考虑,对陈云来厂“蹲点”,实行严格保密,要求全厂职工严格遵守,不得向厂外泄露,违者惩处。但对陈云如何称呼,深感发愁,不知如何为好。称呼“陈云”或“陈云同志”,暴露了真实姓名,不允许;称呼“首长”,人们也会猜测,肯定是中央高级干部,不利安全。再三斟酌,确定称呼“客人”。
从建厂开始,风风雨雨,几经变迁,工人们压根就不曾想过,有一天会迎来一位伟人,一位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初冬的南昌,北风阵阵,干枯的树枝在冷风中微微抖动着。11月12日上午8点,一辆米黄色华沙牌轿车从江西化工石油机械厂东大门驶入,在办公楼门前缓缓停稳后,警卫员李奇迅速下车拉开车后门,“客人”从车里走了出来,面带笑容,向大家挥手致意。
“客人”穿着一套半新半旧的深灰色卡其布中山装和一双黑布鞋,戴着一顶深灰色帽子,外面披一件咖啡色海虎绒领的草绿色军大衣,刚毅的脸上显得那么平静、自若。衣着整洁朴素,全然像一位普普通通的百姓,毫无一点中央首长的架子,使人感到和蔼可亲。
这时,团长黑志高、政委刘素文(这家工厂当时还是采用部队编制,番号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江西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十八团。车间实行营、连、排建制)迎上前去向“客人”敬军礼、握手,表示欢迎。出于保密,他们不便直呼其名,按规定称“客人”又实在叫不出口——面对面怎么喊,难道说“‘客人’你好!”
最后还是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黑志高,不顾原先规定,首先打破沉默,高声说道:“欢迎首长来我们厂蹲点。”“客人”倒是大大方方,听后笑了笑,用慈祥的目光望着面前这位穿军装的现役军人,带着浓重上海话音爽朗地说:“同志们好,我到你们厂里来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
厂领导一听,越发尴尬。很快,随着“客人”上楼。正在2楼办公室接电话的副团长张守信得知陈云到了,急忙放下电话,走出办公室下楼迎接,正好在楼梯半中间与陈云迎面相遇。张守信欲驻足张口表示欢迎,陈云倒先发话说:“我到你们厂来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张守信回答说:“欢迎,欢迎!”
一落座,陈云就十分肯定地对黑志高说:“听你的口音,你是山西人!”黑志高笑着作答:“不错,我是山西人。”陈云听后,风趣地说:“山西人喜欢吃醋啊!”在座的人都笑了起来,沉闷气氛随之驱散。
陈云是管工业经济的专家,熟悉化工、炼油工业,尤其是化肥工业。当听到黑志高介绍厂里可生产出小化肥厂的成套设备时,高兴地说:“你们厂不错啊!是个大有可为的厂子。”而后,他又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国家的化肥工业还很薄弱,发展比较慢,化肥远远满足不了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像你们这样能生产化肥成套设备的厂子,从全国来看,不是很多,国家很需要这样的厂子。” 陈云一席话,使在座的人深受教育和鼓舞。
黑志高汇报完后,请陈云讲话。陈云谦让地说:“我是来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的,搞点调查研究。现在我还没有发言权,还是请在座的各位多给我讲点厂里的情况。”在陈云的要求下,政委刘素文、副团长张守信分别补充介绍了厂里的生产和政治思想工作情况。陈云边听边记,偶尔插话询问企业管理、流动资金的使用、勤俭办厂、职工生产等问题。当汇报中提及厂内“抓革命、促生产”、“革命大批判”等情况时,陈云只是听听而已,不记录、不作声、不表态。
听取厂情汇报之后,陈云再三谦虚地说:“我过去下基层不多,这次到你们厂来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搞点调查研究,希望你们多帮助!”边说边起身告辞。
这时,黑志高向陈云介绍说:“首长,您到厂里来有什么要办的事情,由这位同志负责。他叫马骏,去年7月从省委组织部下放到我厂任办公室主任。”陈云应声答道:“好啊!”转而向身边的马骏笑了笑:“你这个名字取得很好啊!骏马跑得快!”边走边说,快要走出会客室时,回转身就说:“老马,我明天上午来,请你找几个技术员和老工人开个座谈会。”虽说自己不过30多岁,首长却叫自己“老马”,马骏一怔,但随即表示:“好!首长请放心,一定安排好。”
马骏,1935年7月出生于江西赣州,参加过土改工作队,195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他作为调干生进入武汉钢铁学院学习,1963年毕业,回到江西工作。“文化大革命”开始时,马骏是江西省委组织部干部,参加了“保”字号组织。他在1968年被下放到南昌附近的江西化工石油机械厂,担任厂“革命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厂方便指定由马骏负责接待来厂“蹲点”的陈云——这一方面正是厂办主任的工作范围,另一方面考虑到马骏过去做过机要工作、又在省委组织部工作过,办事干练、稳健、可靠。就这样,出于历史的机遇,作为一名普通的工厂干部,马骏跟来自北京的“客人”有了密切的接触,并从此跟陈云结下了深情厚谊……
座谈会后,陈云便径直深入车间、班组,到最基层了解情况。他先到铸工车间。走进铸工车间内,一派热气腾腾的生产景象呈现在眼前。行车吊着笨重的砂箱在头顶上隆隆地横空驶过;碾砂机、筛砂机有节奏地轰鸣着;造型师傅们操着冷泵枪“嗒嗒”作响,像急促的鼓点震憾人心;高亢的锯木声、铿锵的砸铁声、嗡嗡的车床转动声,汇成了一首雄壮的迎宾曲,好像在欢迎陈云的到来。
在铸工车间办公室,陈云向车间领导详细询问了车间生产的全过程,以及产量、质量等情况。然后,在车间领导的陪同下,到每个班组看望工人们。在木模班组,陈云与在场的工人们一一握手,并愉快地和工人们攀谈起来。他对工人们说:“我有一个亲戚在东北做木工,我也曾在东北的一家木工厂蹲过点。我对木工这个工作是有感情的。”
在熔化炉前,工人们正在抡着大锤砸生铁。小伙子们干得生龙活虎,一大块一大块的生铁在大锤的重击下碎成了小块。陈云在一旁饶有兴趣地看着,也为工人们饱满的生产热情感染着。
过了一会儿,陈云转身问站在旁边的一位青年工人:“你知道铸铁有哪几种牌号吗?”不等回答,陈云随口说出了铸铁的各种牌号、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周围的工人们见陈云对生产方面的情况这么熟悉,眼睛里流露出敬佩的目光。
熔化炉对面的造型班正在配箱,20多只刚从烘炉内拖出来的大型铸件砂箱,烟灰滚滚,热气腾腾,造型工人们钻进里面配箱,热得像蒸笼一样,个个挥汗如雨,人人脸上被烟灰涂料染得像黑包公一样。陈云时而弯着腰,时而蹲在地上仔细观看工人们操作。他见工人们劳动环境这样艰苦,禁不住上前紧握着工人们的双手,亲切地说:“你们辛苦了!”当得知当天晚上车间还要开炉浇注铸件时,他就对车间负责人说:“工人同志工作很辛苦,我晚上一定来看他们。”
随后,陈云又陆续到金工车间中车班、划线班、钳工班,容器车间划线班、装配班,机修车间机电班,锻工车间锻工班等许多班组走访,现场看工人操作,了解生产情况,和工人促膝交谈。
机修车间,一位青年女工正在全神贯注地开着车床。她戴着工作帽,从帽子里露出两根乌黑的齐肩短辫。陈云悄悄地走到她的身后,伸出右手,在她的脑后做了个剪辫子的动作。青年女工察觉后,转过身,不好意思地冲陈云笑了笑,赶紧把两个小辫塞进了帽子里。
在一个保管室门口,保管负责人汪坤见是陈云来了,忙迎到门口,请他到里面去坐坐。陈云赶紧摆摆手,笑着说:“这里我可不能进去,你看门上不是挂了块牌子吗?我能进去吗?”说着,陈云伸出手,指着那块小木牌,一字一顿地念着:“仓库重地,闲人莫入。”大家都被陈云这种严于律己的态度所感动。汪坤不好意思地说:“首长例外,首长例外,请进,请进!”
“好!你批准了,我就进去啰!”陈云笑嘻嘻地说。于是在汪坤带领下进入库房里,在一间一间的库房里仔细察看库存物资的情况。然后,他略带肯定的口吻对汪坤说:“这可真是仓库重地!库房内物资价值有两三百万元吧!”
汪坤惊讶而钦佩地说:“首长,您真是个有眼力的行家。”并告诉陈云,“总共有200多万元。”陈云深思片刻后,说:“仓库物资积压多,生产流动资金周转就困难,要靠银行贷款吧!”当年工厂的确如此,购买原材料扩大生产的资金,部分靠银行贷款解决。
仓库里有位上海籍的女保管员,陈云听她说话带上海口音,便对她开玩笑说:“侬是上海人,阿拉也是上海人。”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很快,陈云来厂“蹲点”的消息不胫而走。先见着的人急切地把信息和感受传给别人,尚未见着的人则盼望能早一点一睹这位伟人的风采。
陈云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知名度高,谁人不认识呢?保密谈何容易。陈云第一次进厂后,人们一眼就认出了“客人”的真实身份,实际上是保而不密。全厂职工似哑巴吃汤圆,心里有数。只是碍于上级规定,才没有公开称呼陈云的职衔和姓名。在厂内谁也没有照规定称呼“客人”,而是以尊敬的口吻呼首长或老首长。但是对社会上谁也没有泄露陈云在厂“蹲点”的消息。
相关专题 |
· 图书连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