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占豪
搞好军民团结,支援地方建设
女大的师生们在加强学习、带好小孩的同时,还主动参加生产和地方工作,为支援前线作战和密切军民关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全校师生发挥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用自己的双手参加生产劳动建设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他们通过种菜、养猪、生豆芽、磨豆腐来改善自己的生活,还力所能及地办些小工厂为社会创造财富,加班加点做军衣、军被。这些措施在节约自身开支的同时,还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作战。
在课余,女大师生积极向驻地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各个宣传队的女学员自编自演,采取街头报剧、秧歌舞剧、打花鼓等形式,灵活地进行宣传,收到良好的效果。生活中,学员们热情地帮助当地群众挑水、扫院,农忙季节还主动帮助群众春耕秋收。同时,女大师生还组织民运工作队,参加地方的土改工作和反匪霸斗争,为当地新生政权的建设和社会秩序的安定做出了重要贡献。据《新郑县志》记载:1949年3 月,四分校学员宋光华带领该校民运工作队130多人,参加新郑县的剿匪反霸斗争,取得了重大成效,宋光华等十多位学员因此被留在新郑县参加地方政府工作。
二野解放大西南后,于1950年2月电令女大:抓紧时间总结一年来的教育工作,对全校干部、教师、学员进行鉴定,然后前往西南与总部和各兵团会合。1950年3月,总校和各分校分别从河南驻地出发,向南开进。一路上,女大师生不仅要战胜各种自然困难,而且还要同土匪和残敌作斗争。三分校入川途经鄂川交界地区,流落那里的国民党溃兵时常放冷枪冷炮,搞破坏活动,分校官兵组织起来与敌人展开了英勇斗争。四分校途经广西柳州时,参加当地的清查反革命运动,协助当地军管会抓获16个特务;在云南、贵州境内,还歼灭小股土匪,打死土匪多人,自己无一伤亡。经过3个月的长途跋涉,各分校胜利到达云南、贵州、重庆等地,完成了归建任务。
1950年4月,西南军区政治部发出了《对军队中妇女儿童工作的指示》,充分肯定了二野女子大学的工作,指出“这一大批妇女干部是可用的力量”,要求“将她们作妥善安排,对她们的工作等级与待遇应同男干部一样对待”。二野女大的官兵、师生,纷纷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女大由此完成了历史使命。
二野女大的学员后来有一半以上担任了各级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有的成为财会、文秘、卫生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女子大学育才学校和幼稚园的近2000名少年儿童,解放后也成了各行各业的拔尖人才,有的还成了高级领导干部。
![]() |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