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兴达 王宇新
郭国言(1913—1942),湖北黄陂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任八路军太行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先后7次弹片侵入身体使他右腿致残,而他却以惊人的毅力和胆识坚持战斗在抗日战场的最前线。1942年2月29日黎明,在武乡县蟠龙一带的4000多日伪军疯狂地向大有镇猛扑过来。为阻击敌人的侵扰,在敌强我弱的情形下,他率部分3路进行阻击。炮火中他穿行于阵地间指挥战士们奋勇冲杀。凶残的日军几次发狠进攻都被战士们用手榴弹压了回去。几经反复日军仍不能前进一步。战斗进行到黄昏,日军恼羞成怒,开始用大炮狂轰乱炸。郭国言不幸中弹牺牲。
刘德明(1910—1942),陕西礼泉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红军第四、五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全面抗战爆发后任三四三旅补充团参谋长、独立支队第一团团长、支队参谋长。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和午城、井沟等战斗。1940年2月任晋西北新军决死第二纵队副司令员,8月率队参加了百团大战。当月20日夜,率部破坏了汾(阳)离(石)公路,袭击了吴城、王家池、信义、大武镇等敌人据点,致使敌军运输中断。同年11月,兼任晋西北军区第八军分区副司令员。1942年2月,日军调动13000余人向晋西北大举“扫荡”。2月17日在山西交城南沟战斗中,为掩护直属队机关人员安全转移,他不幸中弹英勇牺牲。
刘桂云(1911—1943),湖南茶陵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随八路军挺进华北抗日前线。1938年初,到晋察冀边区第五专区组建抗日游击第八支队。同年任八路军副团长。1939年9月在陈庄战役中率领团预备队指挥机枪手击毙日军第八混成旅团长水原少将。1940年3月,在反击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中,率部歼灭顽军一个团。1941年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十九团团长。1942年9月,率部进入山西盂(县)寿(县)地区,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1943年春,指挥所部进行盂寿四楞山战斗,歼敌130余人。同年10月1日,获悉西烟据点日军将护送一批人员赴盂县县城,即不顾身患重病坐担架指挥所部伏击,全歼日军和部分伪军,缴获轻重机枪各1挺、步枪60余支、子弹2万多发。旋即为解决粮食困难率部攻打盂县东郭湫等日军据点,夺得粮食4万余公斤。10月10日,因叛徒告密,所部在盂县炭烟村被敌军包围,在突围激战中牺牲。
赵明远(1919—1943),内蒙古自治区凉城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秋抗大结业后被分配到晋绥边区任一二○师独立六支队政治处教育干事。1940年大怀左县委重组,他任县委武装部部长,建起一支武装警卫队,频繁活动于大同、怀仁、左云县的接壤地区,宣传抗日,打击敌人。百团大战中,他组织群众和地方武装夜间出动开展大规模的破击活动,砍电线杆、割电话线、毁铁路、炸桥梁等,有力地配合了全雁北的“破袭战”运动。1941年8月,任左云县县长。在1941年至1943年抗战极端困难的岁月里,他率领武工队始终坚持活动在大怀左地区。1943年8月,到左云县北部敌占区开辟工作,在突围中壮烈牺牲。
邵泽民(1918—1944),河北青县(现属山东省)人。抗战爆发后任山西河津县牺盟会特派员。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日军沿南同蒲线直侵晋南,他率部分牺盟会员转移到农村和山区。1939年,由乡宁中心区汾南办事处调新军二一二旅任五十四团政治处主任,整编后任五十五团政治处主任。他率全团将士转战平遥、介休、灵石、霍县一带,袭击日伪,打击敌顽,粉碎了日军多次“扫荡”。1941年秋,太岳军区调集八路军三八六旅和二一二旅迎战进犯我岳南根据地的顽军,五十五团直插敌人心脏,奇袭赵城村敌指挥部,摧毁了敌军指挥系统。1942年2月,参加浮(山)翼(城)战役,率五十五团深入敌侧后,夜行百多里,连破3道封锁线,俘敌600余名。1944年1月27日,在根据地边沿武装侦察敌情、开展政治攻势时不幸中弹牺牲。
康俊仁(1908—1944),山西夏县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任周村党支部书记,后参加冯虎林游击队,英勇善战,任第二大队队长。1941年3月率领二大队战士包围山底、小王、陈村三处民团,一枪未放缴获步枪30多支,俘敌30多人。5月23日遵照中共条西地委指示以二大队为基础成立“夏县抗日游击队康大队”。1942年,条西地委将康大队改为“康俊仁游击队”(简称康支队),属太岳军区第三八六旅直接领导。5月28日率队100多人一举摧毁了楼底村的警备队炮楼,警备队长赵雷生及其部下30多人全部被俘虏,缴获机枪1挺、步枪18支、掷弹筒1枚。7月又率队集中围歼李永贵匪军。1943年以分进合击、避强击弱的战术击溃贾真一匪军近千人。11月上旬太岳军区第三军分区在夏县韩家岭正式成立,他任军分区司令员。同年12月上旬日军集中万余兵力分4路向中条山抗日根据地疯狂“扫荡”,他领导三分区军民击退日军大规模进攻,取得反“扫荡”胜利。下旬日军又调集两万多兵力及匪军贾真一残部配合向解放区大“扫荡”。他亲自下山侦察敌情。1944年1月22日在返回李家坪司令部途中不幸殉难。
武克鲁(1921—1945),山西祁县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任祁县独立营第七连连长,运用八路军的游击战术与敌人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先后进行了破袭白晋路、袭击同蒲线、伏击军车、奇袭鲁村、攻打古县、围困子洪等数十次战斗,巩固了祁县路东革命根据地,开辟了路西游击区。《新华日报》专门报道了祁县独立营的英雄业绩,中共太行区党委也多次通令嘉奖。1944年12月任祁县县长兼独立营营长。1945年6月5日,他在由路西返回路东途中驻宿阎家山村,被大队日军包围,不幸中弹牺牲。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当地群众编了《武克鲁歌》广为传唱。
高文华(1907—1945),河北涉县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调任晋东南二区区长。1943年冬,按党指示在县城开饭店,作地下党和武工队的秘密联络点。1945年5月她不幸被捕。日本警备队对她长达数小时的残酷审讯,逼其供出同伙和上级,她都断然拒绝。敌人看硬的不行就来软的。第二天,日军警备队队长佐藤亲自摆了一桌丰盛的筵席向她“赔礼道歉”,许诺只要投靠皇军就重用和重赏她,她嗤之以鼻。此后,敌人近一个月对她进行了几十次残酷的审讯,使尽各种惨绝人寰的酷刑将她打得遍体鳞伤,血肉模糊,但她宁死不屈,绝不投降,绝不出卖组织和同志。同年6月,被日军枪杀。
梁奔前(1925—1945),山西平遥人,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4月成为平遥县抗日民主政府的交通员,她的家成了县、区干部与她父亲传递情报、布置任务的联络点,每当抗日政府的人到家她便领上妹妹在门外放哨。1942年春她任根据地小学教员,自编教材向学生灌输新的思想。经常带领学生们到群众中进行宣传,组织孩子们站岗放哨、查路条,为游击队探察情报。1944年冬,调往县抗日民主政府交通局做机密工作,为传递文件、情报日夜奔波在根据地的山庄之间。1945年2月被捕,日军对其施以酷刑,但她宁死不屈,最后壮烈牺牲。她的革命精神感动了在场的日军翻译官渡边龟二郎。1957年12月他致信中国红十字会访日代表团并叙述了她牺牲前的情景:“战争是何等的残酷和悲惨,梁先生的年龄和我的女儿差不多,梁先生那宁死不屈的坚定信念和不怕烈火烧死、不怕冻死的爱国精神,使我深受感动。……我把梁先生牺牲的情况告诉贵国人民,并请贵红十字会代表团各位先生大力协助,使这种悲剧不再重演。”
赵亨德(1922—1947),山西平定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他所在的抗日游击队被编入太行独立支队,奉命在和顺县的石拐镇、官庄一带活动。1940年百团大战打响后,他所在的新十旅二十八团向平定狼峪、寿阳张净两个相邻日军据点同时发起进攻。他率领全连战士果断改变攻击路线,经过3小时的激烈战斗全歼两处守敌,为破袭战打开了缺口。后他所在部队编入秦基伟、赖际发指挥的太行独立支队(亦称二十八团),奉命在和顺县的石拐口扫清了向纵深发展的障碍。1942年9月,调太行二分区司令部任敌工干事,组织精悍的武装工作队配合主力部队多次挫败敌“扫荡”。从1942年10月至1943年5月,率领特务连的侦察排,在敌人控制的正太铁路沿线爆破27次,炸毁火车头7个,车皮16节,歼敌40余名,有力地配合了太行根据地人民反“扫荡”斗争。1944年11月21日,太行区召开群英大会,他荣获“一等侦察英雄”称号。1945年1月17日,他率领武工队伏击开往北平的日军军用专列,击毙敌伪官兵60余人,缴获重要机密文件、军用物资、军需品100余驮,俘获伪山西省教育厅首席顾问兼学务专员铃木川三郎少将等。太行军区1月25日通令全区嘉奖,给他记大功一次。《新华日报》(太行版)1月27日以显著位置刊载嘉奖通令,详细报道了他指挥这次战斗的经过。1947年他在正太战役中牺牲。
推荐阅读
缅怀开国上将宋时轮:早年三次击退日军围剿 曾主持军事科学院工作28年
![]() |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