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阳翰笙战斗在“国统区”纪实

倪良端

2016年05月25日07:53   

《世纪风采》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阳翰笙,1902年出生。15岁那年,阳翰笙走出家门到宜宾、成都、北京、上海求学,得吴玉章、王右木、陈毅等指导走上革命道路,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洪流中,阳翰笙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教官,参加南昌起义任师党代表、起义军总政治部秘书。1928年调往上海在周恩来领导下从事国统区文化斗争和统一战线工作,任“左联”和“文总”党团书记。抗战时期参与组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任第三厅秘书、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组织领导革命文艺运动。他既是革命家、又是成果卓著的艺术家,留下了700多万字的文艺作品。阳翰笙对党忠诚,执行党的文艺路线,被文艺界誉为“文坛泰斗”。

领导“左联”战斗 帜树左翼文化

南昌起义失败以后,阳翰笙由海陆丰经香港转回上海,与李一氓一起参加创造社。1930年3月,在阳翰笙参与谋划组织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下称“左联”)成立。“左联”一成立就建立了党团组织,阳翰笙担任“左联”党团书记。在成立大会上,鲁迅作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讲话和与会同志发言后,阳翰笙代表党组织发表总结性讲话。他指出:“国民党反动派正加紧白色恐怖和反革命围剿,镇压革命力量。我们要加强队伍的团结……文艺工作者深入到工农中去,到劳动人民中去。这也是中央和省委的意图……帮助党在那里做好宣传工作,还要增加对工人的了解。”

“左联”的成立,标志着党对革命文艺运动已发展到从思想领导到组织领导的崭新阶段,是新文学运动的深入发展。

为进一步壮大左翼文化队伍,阳翰笙与同仁一道先后组织了“社联、美联、剧联、教联、记联”和电影、音乐小组等左翼文化团体。这些团体联合组成“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下称“文总”)。阳翰笙任“文总”党团书记。

“文总”成立不久,经党内同志引荐,阳翰笙与中共党员、黄埔一期生、在部队工作、十分关心党的文艺事业的宣侠父接触后,就宣侠父提议开办“左联”书局事提交“左联”党团会议充分讨论,得到夏衍、田汉等支持。受党团组织委托,阳翰笙与宣侠父达成一致协定:书局开办资金、经营管理由宣侠父负责,编辑事宜由“左联”负责。经双方筹划,起名湖风书局的书店在上海英租界七浦路正式开张;同时“左联”主办公开杂志《北斗》、“左联”与“文总”合办内刊《文学导报》诞生。

在反革命“文化围剿”的艰难岁月里,湖风书局是“左联”在白色恐怖岁月里唯一的出版机构,出版了左翼作家的许多著作,有力反击了国民党的反动文化围剿。同时培养了大批青年作家,他们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欢迎。书局也是“左联”活动据点,因而招致国民党反动派和殖民统治者的忌恨,很快便被英租界和国民党反动派当局强行查封。

阳翰笙在领导“文总”的同时,拿起手中的利剑,创作了长篇小说《地泉》。

1932年,为反击反革命“文化围剿”,阳翰笙与田汉等“文总”各团体负责人共同筹划,抽调如金山、赵丹等“剧协”成员,聂耳、吕骥、贺绿汀等音乐人先后转战电影战线。扩大了的电影战线拍摄进步电影,成为左翼文化运动的重心。在支援电影事业壮大发展中,阳翰笙通过与艺术家促膝谈心、切磋艺术等,结交了洪深、史东山、蔡楚生等,成为肝胆相照、终身不渝的挚友。阳翰笙着力培养聂耳、王莹、陈波儿等青年艺术家,这些人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进步电影界的骨干。

资本家看到进步电影名利双收,他们愿意投资办厂。经过“文总”讨论,决定由阳翰笙协助田汉建立艺华电影公司。阳翰笙为“艺华”配备了党员和进步的编剧、导演、演员骨干。他参加编剧委员会,使“艺华”一开始就遵循抗日、反帝、反封建的方针,拍摄了一批进步影片。后来,左翼电影战线逐步控制了“明星、联华、艺华、电通、天一”等电影公司。这些电影公司在左翼电影战线的影响下,开始摄制进步影片。

阳翰笙在进行大量思想和组织工作的同时,于1933年写就他的第一个电影剧本《铁板红泪录》。该片是中国第一部反映农民武装反抗地主阶级压迫,描绘了农民受地主阶级铁板地租的残酷剥削,明确指出了中国农民武装斗争的出路。影片受到广大群众欢迎,引起了反动当局的恼怒和恐惧。相继,阳翰笙描写渔霸勾结侵略者压迫渔民,激起渔民反抗的电影剧本《中国海的怒潮》写成。摄制的影片遭到国民党“电影检查会”的摧残,被删剪得七零八落。

1933年底,国民党反动政府以法西斯手段捣毁“艺华”公司,对田汉、夏衍、金焰等威胁恫吓,进而加紧对左翼文艺工作者的人身迫害。阳翰笙和他的战友们虽然被迫公开退出“艺华”,但是他们继续与公司导演联系,为公司提供剧本支持。

1935年3月,阳翰笙编剧而未署阳翰笙名的影片《逃亡》在上海公映,轰动影坛。

在国民党反动政府对左翼文化运动疯狂镇压的1935年,阳翰笙领导和团结左翼文化战士们冒着被捕、杀头的危险,在文艺战线上进行了不屈不挠和机智灵活的斗争,不仅在上海发挥了很大作用,其影响还遍及全国。许多大城市纷纷建立“分盟”,形成了一支由中共领导的、力量雄厚的、崭新的文化生力军,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斗争和政治斗争。作为“左联”、“文总”党团书记的阳翰笙,在上海负责左翼文化运动的组织领导工作时间长达七八年,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尽到一位共产党人的责任!

频道精选


哪位开国上将被誉为“华野名将,学府高师”

四渡赤水,三万红军与四十万敌军的生死较量

少共国际先锋师的铁血岁月——这里走出23位开国将军

阎肃:为信仰而歌 毛泽东曾被他创作的哪部歌剧感动

遵义会议,周恩来如何说服博古“主动交权”

柳直荀:毛泽东青年时代的挚友 曾发表“中国醒狮论”

毛泽东1960年为何重提“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重庆谈判的历史细节:周恩来为毛泽东设计“第一印象”

“敌进我进”:毛泽东盘活中国抗战大棋局

周恩来“劝蒋”“逼蒋”抗日的八封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文全、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