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琇
板桥镇休整
当天下午,部队抵达板桥镇。按照预期的部署,途中估计会有遭遇战。果然,由通信主任潘峰率领的尖兵与行军中的黔军后卫接火。黔军大约有一个排,一触即溃,向娄山关逃窜。显然,这只是黔军的一只“触角”。而他们赖以顽抗的,是娄山关天险。
据群众反映,驻守板桥镇的王家烈部本来就没打算与红军交手,而是早就准备逃跑。这时,天色已近黄昏,大娄山的山涧丛林里,升起团团雾霭,将远近高低的山峦锁缠得严严实实。在这种情形下追击,显然无益。上级决定要红四团在板桥休息一夜,准备明日向娄山关攻击。
一听说休息侍命,一些没有其他任务的战士也不择条件,就地一躺便呼呼睡去。耿飚与李英华参谋长向上级呈送了宿营报告,又安排潘峰找向导、调查敌情社情、绘制行军作战地图之后,便与杨成武向街上走去。
按照红军的老传统,红四团要向板桥镇群众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和政策,宣传红军的任务。当时,红四团大部分是福建、江西人,讲起话来贵州人听不懂,耿飚只好发挥湖南话的“特长”,担负起“宣传”和翻译的角色。当耿飚揭露国民党的欺骗、地主老财的剥削、军阀的掠夺,说明“干人”的贫穷与痛苦是从何而来时,群众纷纷痛诉苦情。
有一户五口之家,除了一位年轻妇女有条满是破洞的短裤之外,其他人只有光着身子度日。这就是贵州军阀长期统治的“政绩”。群众一致要求“红军先生”为他们申冤报仇。当晚,这个死气沉沉的山区小镇便灯火通明,充满了欢声笑语,许多青壮年纷纷要求参加红军。
耿飚正在与老乡谈话,忽见潘峰从山坳里带回一位老猎人。据他介绍,从板桥到娄山关,除了一条公路外,还有一条羊肠小道。这条小道过去曾是通往桐梓的唯一路径,后来修通了公路,便无人再走小道。接到这个情报,耿飚真是喜出望外。老猎人说,这条小道年久失修,路上都是乱石头,而且比公路要远10多里路。耿飚心想,这对我们红军当然不在话下。
第二天一早,忽然得到师部要红四团休整一天的命令。耿飚和杨成武决定利用这一天补过新年。板桥镇虽不大,但也有几家富得流油的土豪,耿飚让大老李和他们谈买卖,他们家里藏着的一些肥猪、鸡鸭、腊肉,都成了红军的年货。于是,红四团官兵压抑在心底的“过年”的欲望又被引发出来,上上下下动手准备,搞了一顿丰盛的午餐。
当耿飚正在吃饭时,有一位拄着拐棍的老人,手里提着一包东西,说是要亲自送给团长。耿飚出去见老人。老人对他说:“我见您的军队是这样的好,不骂人,不打人,说话个个都和和气气,像对亲戚一样,我从心里佩服,特地送来一袋云南白药,表示我和我全家的敬意。”耿飚向老人道谢,请老人和自己一道吃饭,可老人不肯,急匆匆告辞而去,连姓名也没有留下。
长征途中,这袋云南白药和与它配用的“保险子”救治了不少红军伤员,直至陕北的甘泉战役,耿飚脖颈负伤,也是用它临时救急。
吃完饭,部队继续休息,耿飚率领侦察分队前往娄山关进行实地侦察。
频道精选
![]() | ![]() |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