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琇
松坎警戒
桐梓是古代传说的“夜郎国”都城。那个“夜郎自大”的典故源出于此。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历史渊源的缘故,久居这里的“土皇帝”王家烈也像古代夜郎国王那样学会了吹牛皮。可惜,这次他的牛皮吹破了。
进驻桐梓之后,耿飚才发现王家烈确实把这座小城苦心经营了一番。王家烈和侯之担都是桐梓人,所以桐梓人在贵州军阀部队里当官的特别多,因而这里的洋楼比别的城市多。遵义没有电灯,而这里却有电灯。这座两万人的山城,有宽阔的公路,有几家工厂,还有一个小发电厂,因此吸引了贵州的军阀、商人都来这里聚集,或建上一幢小楼。红军一到,他们人去楼空,那些楼房都做了红军的宿营地。
红军每个排都分了一座小楼,这简直把战士们乐坏了。他们这里看看,那里摸摸,问这问那,怎么也弄不明白那电灯“怎么灯头冲下”,那留声机里“怎么藏着唱戏的”。
在战士们休息时,供给处的大老李们可忙坏了。他们抓紧时间购买布匹,准备给全团人员每人做一套衣服。
杨成武为了让大家开开眼界,看看“电”是怎么“发亮”的,就与电厂老板联系,协助他们为被黔军破坏了的电厂恢复发电。他们的工作主要是为电厂运煤。担架连和团直机关人员忙了一下午,电厂点火了。大家正瞅着电灯看它怎么“着”呢,陈光师长和刘亚楼政委来了,见了耿飚第一句话就是:
“你们马上出发!”
“向哪?”
“向北。占领牛拦关,向松坎前进。”
从师长、政委的神情中,耿飚感觉到这次任务非同小可。于是,经过简短的动员,全团在进入桐梓不到半天后,连电灯如何亮也没看上,就打起背包,重新踏上了征程。
当天,红四团奔袭40里,夜宿牛拦关。侦察队四处派出活动小组,连连抓到黔军散兵。一问,原来是耿飚的部队插到黔军前卫部队的序列里来了。王家烈还不知道红军已经占了牛拦关,4个团的兵力还在稀稀拉拉地沿公路行军呢!获此情报,耿飚便利用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摆开伏击阵势,打了他个措手不及,当即消灭两个团,剩余两个团被红军一阵猛冲,溃不成军,一部分缩回松坎,一部分遁入山林。
为了占领松坎,耿飚也不恋战,吃了干粮就走,一路上见黔军就打,打完再走。这些黔军也怪,常常是一触即垮,这又得归功于他们自己制造的那些“水马”“盔甲”之类的神话。在途中曾出现过这样的笑话:尖兵在黑夜中与王家烈一股部队遭遇,他们扭头就跑,连跑边喊:“红军先生,机枪扔在草垛里啦!”原来他们都晓得红军“缴枪不杀”的政策。
红四团一夜奔袭,拂晓赶到松坎。那里的一股黔军刚刚做好早饭,还没吃一口,就被红军赶出了镇子。俘虏惊讶地说:前天你们还在娄山关,怎么一夜之间就到了?难道你们的“水马”在旱地上也能跑?当时,耿飚还不知道遵义正在召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红四团只是按照命令在松坎警戒。师部令红四团就地警戒川西方向,并休整7天。1月17日,耿飚奉命调到红一师任参谋长。
频道精选
![]() |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