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 黨史頻道 >> 圖書連載 >> 我的父輩在抗戰中

 

《我們的父輩在抗戰中》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編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5年8月

內容簡介

   《我的父輩在抗戰中》收錄回憶文稿34篇,記述國共兩黨34位(國民黨方面10位,共產黨方面24位)著名將領的抗戰故事,是這些抗戰將領的兒孫輩后人分頭撰寫的。 
   該書生動地記錄了國共兩黨在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上同日本侵略者進行的英勇戰斗,是首次由國共兩黨將領后人共同編寫出版的著作,書中許多故事是首次與讀者見面。

作者簡介

    《我的父輩在抗戰中》是35位國共兩黨將領后代共同撰寫的一本回憶性著作。該書由抗戰館牽頭派專門部室全程統稿組稿,步入耄耋古稀之年的抗戰將領后人親自撰寫、查找資料、收集照片,更有甚者忍受病痛折磨,動員全家齊參與為寫好父輩抗戰故事而努力。 
     全書按照抗戰將領指揮或參與的戰役為專題形成35個抗戰故事,以后輩回憶的獨特視角,客觀、系統、生動地記錄了從全民族抗戰爆發后,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國共兩黨在統一戰線下,同日本侵略者進行的轟轟烈烈的英勇戰斗故事,更進一步再現日本軍國主義侵華的主要歷史事實。

羅榮桓與“翻邊”戰術的提出和運用 

 “翻邊”戰術是1942年由父親羅榮桓提出的對付日偽軍“蠶食”和“掃蕩”的一種戰術,是“敵進我進”原則結合山東抗戰實際的產物。八路軍所以要採用這一戰術是由敵后抗戰的具體條件決定的。1941年,在日偽軍集中重兵對抗日根據地進行反復“蠶食”、“掃蕩”的情況下,山東抗日根據地進入最困難時期。

閱讀全部

張雲逸與新四軍的初創及發展 

 經過三晝夜的戰斗,新四軍第4支隊在江北指揮部和4支隊司令員徐海東的指揮下,共斃傷俘敵人160余人,擊斃日軍中隊長毛高千穗,生俘日軍小隊長一人、偽軍四人,繳獲大量武器彈藥和軍用物資,勝利粉碎了日軍對皖東地區的第一次大“掃蕩”。

閱讀全部

王宏坤“四二六”脫險記 

 在抗戰進入最困難時期的1942年,時任八路軍129師385旅旅長的王宏坤4月26日在冀南地區遭遇了敵人的驚險追擊。結果他們一行人不僅絕處逢生,還順帶端掉了敵人的指揮所,堪稱一段頗具傳奇色彩的經歷。我的父親王宏坤(原名王宏春),1909年出生。湖北省麻城市乘馬崗人,王樹聲之堂弟。1927年參加黃麻起義,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先后任中國工農紅軍第1軍紅11軍排長,30團團長,第10師師長,第4軍軍長等職。

閱讀全部

陳正湘指揮炮兵擊斃日軍“名將之花” 

 被評為“名將之花”的阿部規秀凋落在太行山上的黃土嶺,這是當時日軍侵華戰爭中在戰場上喪失的一個高級將領,也是全民族抗戰以來八路軍在華北戰場上第一次擊斃日軍中將指揮官。指揮炮兵擊斃阿部的八路軍前線指揮員,就是時任晉察冀軍區第一分區第1團團長的陳正湘。抗日戰爭期間,日軍阿部規秀中將被八路軍擊斃。他是當時日軍侵華戰爭中在戰場上喪失的一個高級日軍將領。而我父親陳正湘,就是親自指揮炮兵擊斃阿部規秀的八路軍前線指揮員。

閱讀全部

王耀南在冀中推廣地道戰和地雷戰 

 記得父親對我說,那是1941年冬,他接到朱老總命令到晉察冀軍區工作。當時冀中軍區形勢非常嚴峻,日偽軍強迫敵佔區老百姓在冀中地區周邊建據點、碉堡1000多處。冀中地區和冀中軍區希望能將機關、部隊撤到太行山根據地,待形勢好轉之后再返回冀中。聶榮臻認為可以考慮冀中軍區的意見。但彭德懷副總指揮認為應該堅持冀中根據地。聶司令員派我父親去和冀中軍區的領導一起研究防御方法。

閱讀全部

將軍血戰不歸還——記祖父趙登禹的抗戰事跡 

 提起盧溝橋事變,就會想起在那次戰爭中奮勇殺敵,為國捐軀的兩位抗日英雄——佟麟閣將軍和我的祖父趙登禹將軍。 我的祖父趙登禹,1898年出生於山東省菏澤縣趙樓村的一貧苦農民家庭,七歲時入私塾讀書,13歲時拜師習武,1914年16歲時,參軍入伍,投奔馮玉祥部隊。他曾在駐扎湖南常德期間,為當地人民除了兩大害,第一害是當地日本領事館的幾個浪人常在街上橫行霸道,欺壓百姓,祖父狠狠教訓了他們。第二害是附近山中有一頭猛虎,經常下鄉傷害人畜,祖父以過人的膽量和高超的武功,打死了這隻虎,當地民眾給他慶功,馮玉祥稱贊他為“打虎英雄”。

閱讀全部

血染的忻口——記我的姥爺鄭廷珍戰斗和犧牲在忻口 

 1937年7月7日抗戰全面爆發后,平津危急,華北危急。國難當頭,姥爺數次請戰,並代表獨5旅親赴南京請纓抗戰。不久,日軍大舉進攻山西,獨5旅劃歸衛立煌將軍的第14集團軍序列,奉令由安徽駐地開赴忻口前線。姥爺在獨5旅官兵上陣前的動員大會上說,“過去的內戰都是自己人打自己人,勝不足武,敗不足惜,今天才是打真正的敵人。保家衛國,是軍人的天職,乃最光榮之事。我部官兵上陣后,一定要殺敵立功,即使拼光拼淨也值得。不打敗日本,一個也別回來!”全旅官兵熱血沸騰,誓與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

閱讀全部

張治中兩次在滬抗擊日軍 

 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張治中率國民黨第5軍與第19路軍共同抗敵。時隔五年之后,1937年八一三事變之后淞滬會戰,張治中又率第9集團軍參戰。兩次在滬抗擊日軍,雖然慘烈,卻都打出了中國軍隊的英勇無畏,打出了中國人的不屈不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副主席等職,對促進民族團結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了貢獻。1969年4月6日在北京逝世。

閱讀全部

覃異之親歷長城保衛戰與長沙會戰 

 覃異之的名字可能許多人並不熟悉。但在1939年9月至10月,他率195師參加第一次長沙會戰,奮勇拼殺,重創日軍,一戰成名。巧的是,當時政府攝影隊將這次會戰專門拍成電影,覃異之在電影中講話,一時間成了風雲人物。我的祖父覃異之,黃埔二期畢業,曾親歷了抗日戰爭期間多次重要戰役。祖父在世時,常常給我們講起抗日戰爭時期激烈的戰斗往事。其中,祖父對參加的長城保衛戰和第一次長沙會戰,尤為記憶深刻。古北口長城之戰是祖父第一次參與的抗日戰役。

閱讀全部

戴安瀾遠征抗戰血洒緬北 

 母親王荷馨見到父親的家書時,也見到了父親的遺骨。這封家書中,父親提到,“你們母子今后生活,當更痛苦。但東、靖、籬、澄四兒,俱極聰俊,將來必有大成。你隻苦得幾年,即可有福,自有出頭之日矣,望勿以我為念。我要部署殺敵,時間太忙,望你自重,並愛護諸兒,侍奉老母。”第200師回到雲南保山后,師部派人打好棺木,重新裝殮了父親的遺骨,並派一個排的兵力,護送父親的靈柩回昆明。靈車上,赫然豎起一根高高的竹竿,竿首高挑著父親殉難時的血衣。

閱讀全部

最新連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