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2日21:2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穩定
要促進社會和諧,既離不開改善民生,更離不開一定的社會管理。
早在全國防治非典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胡錦濤就針對非典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明確提出要進一步加強社會管理體制的建設和創新,建立健全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管理體制。隨著這一時期經濟轉軌、社會轉型的日益深入,我國社會管理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日趨凸顯出來。比如,越來越多的人由“單位人”變為“社會人”﹔人民內部矛盾多樣多發,不僅量大面廣,而且行為方式日趨激烈,暴力對抗程度加劇﹔我們有超過2.3億的流動人口,有高達5.38億的網民規模,非公有制經濟和社會組織快速發展后,也帶來了管理和服務的問題﹔等等。這些問題,如果處理不當、解決不好,勢必影響甚至干擾黨和國家工作大局。
2011年2月,中央專門舉辦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社會管理及其創新專題研討班,作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大決策。胡錦濤在研討班上深刻闡述了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明確提出了新形勢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做好群眾工作的總體思路和重點任務。以此為契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與實踐,通過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得到了進一步的展開。
一是,明確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的目標。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我們固然要積極借鑒國外社會管理有益成果,但我國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們不可能簡單照搬它們的模式。中國特色的社會管理體系,特就特在它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走我們自己的路,尤其是要充分發揮黨的領導的政治優勢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具體來說,就是要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目標,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的總要求,以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突出問題為突破口,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以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穩定。社會管理不是一個新詞,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無疑是一個全新命題。用它來整合這些年來我們黨關於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理論與實踐,這就為我們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進一步指明了目標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