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以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新進展--黨史頻道--人民網
人民網

十六大以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新進展

陳 理

2012年11月12日21:2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字號

【相關閱讀】

十六大以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理論與實踐的新進展

十六大以來和平發展道路的新進展

十六大以來中國特色經濟發展道路的新進展

十六大以來 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理論和實踐的新進展

十六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新進展

十六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新進展

十六大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新進展

剛剛過去的十年,在我國發展進程中十分重要、也很不平凡。回想十年前,並不是所有人都對中國的前景樂觀看好。不少人雖然也承認中國創造了快速發展的奇跡,但他們不敢肯定中國的發展是否具有可持續性,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能不能化解日趨凸顯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保持社會的穩定。十年后的今天,呈現給世人的中國依然是,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民生顯著改善,社會和諧穩定,中國既沒有跌入“陷井”,更沒有走向“崩潰”。當越來越多的人們重新打量並滿懷興趣探究中國發展背后的秘密時,他們會不約而同地發現,中國共產黨人已經成功地找到了一條既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又妥善應對挑戰、化解矛盾,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穩定的新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道路。

在應對自然界、社會領域風險挑戰中誕生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新理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更加明確地由三位一體發展為四位一體

十年前,當人類社會跨入二十一世紀的時候,我國也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一方面,經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們勝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為我們下一步發展奠定了一個堅實基礎。

但另一方面,我們所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還面臨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就業、社會保障以及環境、資源壓力增大等諸多挑戰。由此引發的人民內部矛盾、包括群體性事件也開始比較集中地顯現出來。中國究竟是會像一些國家那樣,在一段時期快速發展之后,由於不能很好地處理類似這樣一些問題,長期陷於經濟停滯、社會動蕩?還是能獨辟蹊徑,在應對挑戰中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繼續推向前進?一時間,吸引了世界關注的目光。

中國共產黨對此作出了鮮明、有力的回答。十六大報告指出:“我們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這就十分清晰地向世人昭示,在向著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邁進的新征程中,中國共產黨將堅持全面發展的思想,不僅將繼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還將下大氣力推進社會建設,促使“社會更加和諧”。把“和諧”、特別是“和諧社會”這樣一個全新概念,引入黨的代表大會的正式報告,並明確把它作為黨的奮斗目標的一個重要內容,這是十六大的一個突出亮點,也是我們黨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認識的一個突破。從此,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中,不但有了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而且還將其明確定性為促使社會更加和諧。這就十分清晰地為和諧社會建設點了題,也為未來中國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那麼,十六大以后,中國共產黨又是如何根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將“社會更加和諧”這個命題繼續往前推進,並在十六屆四中全會正式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呢?

2003年初那場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以一種不尋常的極端方式,集中尖銳地暴露了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夠協調的問題,也為我們解決這一突出問題提供了寶貴啟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啟示,就是必須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加快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問題。


相關專題

分享到:
(責編:孫琳、王新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