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情況是,在我重兵壓境之下,一旦老蔣棄城而逃,那麼圍在他身邊的殘兵敗將,就一定會退守川西、西康,進而流竄雲南,那麼后果不堪設想。”鄧小平說。
二野參謀長李達介紹說:“據重慶地下黨的同志介紹,蔣介石已經布置軍統特務對全市兵工廠、發電廠、鋼鐵廠等500多個重要目標實施爆破,准備把重慶炸成一片廢墟。”
鄧小平滅掉煙蒂,鄭重地說:“我建議盡快攻克重慶,不給蔣介石任何喘息的機會。重慶早解放一天,國民黨破壞重慶的威脅就減少一天,這與毛主席關於解放西南、建設西南的指示是一致的。所以我建議按原計劃提前解放重慶,並盡快給毛主席說明。”
劉伯承點頭示意:“我同意,我想毛主席會認真考慮我們的意見的,毛主席聚而殲之的戰略是正確的,但是現在敵情發生變化,作為前線指揮員,應該視敵情而作決斷,這符合毛主席一貫倡導的實事求是的作風嘛。”
看到劉鄧的電文,毛主席不由得贊嘆二人有膽有識。他當即表示,劉伯承、鄧小平在第一線,最有發言權。在回電中,毛澤東說:“你們早日奪取重慶的計劃是適當的。”
11月30日,重慶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再說進軍西藏和和平解放西藏,實現祖國大陸的完全解放吧。1950年1月2日,出訪蘇聯的毛澤東從莫斯科發來寫著四個A急電。他改變了原來准備由彭德懷率部從新疆、青海進軍西藏的計劃。決定把進軍和經營西藏的任務改由西南局來完成。
西南局接到電報后,劉伯承在第二野3個兵團9個軍中反復權衡率軍入藏人選,再三掂量后,連夜找鄧小平商定。當劉伯承找到鄧小平詢問他的想法時,鄧小平不假思索地說,讓“地主”去吧。劉哈哈大笑:不謀而合,好,好,就讓“地主”去吧。“地主”是張國華的綽號,因為他領導的十八軍中,有學生4500人之多,佔整個二野的近60%,張國華被戲稱人才“地主”。36歲的張國華時任二野十八軍軍長,他15歲參加江西永新游擊隊,參加了長征。在任豫皖蘇軍區司令員時,雖該區孤懸敵后,他卻在與10倍於己的敵軍巧妙周旋中,扭轉了戰局,有力地配合了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戰略行動。因此,他有堅持敵后抗日游擊戰爭、開辟新區的軍事指揮才能和地方工作經驗,而且,十八軍的領導干部,均為紅軍時期參加革命的,經過長期革命戰爭的鍛煉,他們政治覺悟高,軍事素質過硬,而且有吃苦耐勞精神。而政委譚冠三“老成持重、有膽有識”,他倆是一對好搭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