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風採》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在解放大西南和建設大西南的過程中,鄧小平、劉伯承和賀龍三位主政西南的黨政軍首長,聚會重慶,攜手共建大西南,留下了一段廣為流傳的佳話。
1950年2月,春寒料峭。重慶遠郊的歌樂山林園隘口、沿成渝公路兩旁,站滿了荷槍實彈的解放軍戰士。劉伯承、鄧小平率西南和重慶黨政軍各界領導在此迎候主持西南工作的另一位領導人———賀龍。早在進軍大西南之前,中央就確定了西南的人事安排:鄧小平、劉伯承、賀龍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第二、第三書記,劉伯承任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賀龍、鄧小平任副主席,賀龍任西南軍區司令員,鄧小平任政治委員。然而,在進軍大西南的過程中,劉伯承、鄧小平率二野從湘西入川到重慶,賀龍率一野十八兵團由陝南入川進成都。這是他們三人建設西南以來的首次見面。
前面來了一列車隊,開道的護衛軍在卡車上架著輕重機槍,賀龍的吉普車來到劉鄧面前停下。身穿皮夾克的賀龍從車裡走出。劉鄧賀三人緊緊握手。賀龍非常感動地說:“二位出40裡迎接,我賀龍不敢當!”
鄧小平說:“有啥子不敢當的,我和劉司令員歡迎賀老總就任西南軍區司令員。今天,是我們三龍際會……”
“且慢,三龍際會怎麼講?”賀龍不解地問道。
“你賀老總是在大風大浪中闖出來的一條龍,劉司令員今年57歲,屬龍,我鄧小平比劉司令員小一輪,也屬龍。”鄧小平解釋道。
劉伯承說:“好,三龍際會,我們在大西南搞出一個樣子來。”
他們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一
劉伯承和鄧小平,是來自“天府之國”的四川老鄉,是長期的搭檔:一個師長,一個政委,組成了享有盛譽馳名中外的“劉鄧大軍”。他們在長達幾十年的戎馬生涯中,轉戰太行,馳騁中原,挺進大別山,決戰淮海,渡江戰役,進軍大西南,南征北戰,歷盡艱辛。但無論何時何地,他們都是相互支持,可謂珠聯璧合,相得益彰。
就說解放重慶那一仗吧,1949年11月1日,劉鄧率二野主力和四野一部共40萬大軍發起川黔戰役,在南起貴州天柱,北達湖北巴東寬500公裡的地帶上,展開凌厲攻勢。一下子打亂了蔣介石的整個西南防御部署。以排山倒海之勢,迅速解放了貴陽、遵義,酉(陽)秀(山)黔(江)彭(水),二野十一軍、十二軍、四野四十七軍三路大軍在涪陵、長壽,南川、綦江,江津、巴縣展開,西南重鎮———重慶已處在三面包圍之中。遠在北京的毛澤東密切關注著西南戰局的發展。11月27日,他電告劉鄧,提出暫時不打重慶,以便吸引更多的敵軍增援后一並殲滅的想法。而此時,劉伯承、鄧小平剛下達了部隊相機佔領重慶的命令。
是按主席所言,還是照命令行事,劉鄧二人舉棋不定。
二野司令部作戰室裡,鄧小平抽煙沉思,劉伯承看著地圖。還是劉伯承打開了這沉悶的氣氛,說道:“毛主席的戰略意圖很明顯,有老蔣這殘杯剩羹在重慶,那麼圍在他身邊的蒼蠅就飛不遠,等他們聚成一團,我們再聚而殲滅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