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鄧小平劉伯承賀龍“三龍際會”大西南

文· 艾新全
2012年12月06日13:4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鄧小平與賀龍神交已久。抗日戰爭時期,賀龍是一二0師師長,鄧小平是一二九師政委。1940年百團大戰后,賀龍所在的晉綏軍區相當困難。中央號召各戰略區支援,劉伯承、鄧小平所在的晉冀魯豫軍區勒緊腰帶,節衣縮食,支援了晉綏軍區不少物資和彈藥。

鄧小平與賀龍的直接交往,是從解放大西南開始的。當劉鄧遵照毛主席制定的大迂回、大包圍的戰略方針,出其不意地發起川黔戰役,截斷敵人退往滇緬邊境的道路時,賀龍率領一野十八兵團在陝南頻頻發起攻擊,配合劉鄧的行動。貴陽、重慶解放后,二野三、五兵團和四野五十軍從東西南三面包圍了成都,賀龍率部開始發威,攻劍門關,佔武都(今江油),從北面直赴成都。二野的將士們佔領進成都的最后一道屏障———獅子山,已經望見成都的城郭,聞到成都小吃的麻辣香味。鄧小平急電指揮成都戰役的楊勇、杜義德,指出:“一野十八兵團在進軍大西南戰役上功不可沒,應與二野平分秋色﹔二野一兵一卒不能進成都,要讓賀老總帶領十八兵團進成都……”1949年12月27日,成都宣告解放。30日,賀龍率部進成都。

鄧小平提出讓一野十八兵團進駐成都,把榮譽讓給了一野的同志,讓給了賀老總。鄧小平在二野部隊中高度評價南昌起義領導人賀龍的歷史功績,號召廣大干部向賀龍學習。這體現了鄧小平作為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無私品格,高度重視團結的意識。同時也印証了毛主席對鄧小平協調能力的信任,說他辦事比較厚道,比較顧全大局等等是有根據的。

鄧小平與賀龍在解放大西南是如此,在建設大西南中更是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建立了無比深厚的情誼。1950年2月,鄧小平與賀龍在重慶成都兩地,利用市場價值規律,導演了一場平抑物價,與投機商“斗法”的好戲。

1950年春節前后,重慶、成都物價漲風突起。以重慶為例,市場主要商品平均價格較1月份上漲了1.08倍,糧食與棉紗率先沖高,大米較1月份上漲了1.92倍,面粉上漲1.99倍,20支棉紗上漲1.03倍。此次市場物價大幅波動,十分反常。以前重慶市的物價是與上海物價息息相關的,其物價漲幅從未高出上海的物價漲幅,但此次重慶的物價遠遠超過了上海的物價水平。以折實單位相比,2月份上海是6角,而重慶達到8角。成都的物價也大體相當。鄧小平與賀龍通過調查,發現是投機商在背后囤積居奇,再加上國民黨特務從中搗亂,大有擾亂西南市場的趨勢。鄧小平、賀龍決定在成渝兩地打一場“兩白(大米和棉紗)戰爭”。

首先是重慶的“大米戰爭”。大陽溝,時至今日仍然是重慶著名的農貿市場,但在當年,這裡卻是與不法投機分子進行較量的第一線。那時候全重慶名頭最響亮的米販子都匯集在這裡。他們雇人排隊搶購糧店平價出售的糧食,糧商以政府公布的牌價每擔糙米7元購進,又以16元一擔高價轉手拋出,造成市場物價波動,各糧店脫銷,人心浮動,排隊搶購現象越來越多。不法糧商滿以為政府糧庫存糧不多,變本加厲地搶購﹔各面粉廠的廠商也搶購小麥囤積居奇。頓時,糧食市場出現緊張。洞悉這場“大米戰爭”的鄧小平召集重慶市政府和糧食局的負責同志研究對策,他說:“要穩住,不要亂了陣腳。他們漲我們也漲嘛!讓他們漲,到時間叫他們吃不完兜著走。這就好比‘牛已過河了,如拉牛尾巴是回不來的﹔隻有牽牛鼻子,牛才會跟你走。’”他宣布兩項措施:1、由重慶市政府對大陽溝不法糧商泰洪澤、萬金安等,依法進行查處,打擊奸商的囂張氣焰﹔2、政府國營糧店也挂牌米價上調到16元一擔,各區街基層干部出動向群眾作宣傳解釋。不法糧商不知內情利令智昏,趁機大量搶購,囤積等候再漲獲暴利。鄧小平急令川東、川南行署連夜調運大量糧食進重慶。僅十多天的時間,全市糧店統一挂牌:糙米每擔壓降為7元原價,大量供應。這個“先放后收”的良策,使重慶的糧價很快穩定了下來,群眾則拍手稱快,米販子們驚惶失措,賠盡老本,牛角沱富民面粉廠的老板鮮伯良驚嘆說:“這一來,叫我賒了老本。共產黨不僅會打仗,而且還會管理經濟,這麼快把物價穩住,是我們工商界所料不及的。”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