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馬克思主義在黑龍江的早期傳播

文/任希貴
2012年12月11日09:5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1907年1月初,舒米亞茨基按照俄共(布)在哈爾濱召開的代表會議精神,向中東鐵路附屬工廠機車分廠的中國工人吳泰發出邀請,請他組織中國工人同俄國工人共同舉行罷工。吳泰贊同中國工人與俄國工人共同舉行罷工,並開始在中國工人中進行宣傳和組織工作。1月9日,俄國一月革命兩周年紀念日當天,哈爾濱中東鐵路附屬工廠工人進行罷工,並舉行慶祝集會。吳泰率400多名中國工人積極參加罷工和集會。為了把俄國和中國工人運動引向深入,同年4月,吳泰和舒米亞茨基制訂了中俄工人共同慶祝“五一”勞動節的行動方案,並決定如果廠方阻止就罷工。5月14日(俄歷5月1日),午休的汽笛聲一響,中俄工人便潮水般地涌出廠門,向地三十六棚(中東鐵路附屬工廠工人集居地)后身的江邊聚集。同時,地包、車站、鐵路印刷廠、八區制粉廠、港口的中俄工人也從四面八方匯集而來,很快形成3000多人聲勢浩大的隊伍。中東鐵路管理局局長霍爾瓦特得知后急令鎮壓。吳泰和舒米亞茨基按計劃,率隊乘預先准備好的船隻,迅速過江向極樂村集結。因極樂村不屬沙俄軍警管轄范圍,所以當警察局長馬庫金趕到江邊時扑了空。聚餐后,舒米亞茨基宣布慶祝大會開始,然后,工人們進行講演,呼口號,並舉行聯歡。會上,提出了為反對剝削壓迫,為改善生活待遇,為實現八小時工作制而斗爭的口號。[5]

這是中國工人第一次慶祝自己的節日——五一勞動節,從而登上政治舞台,為工人階級的利益和理想而斗爭。

1917年11月7日,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哈爾濱和中東鐵路沿線的鐵路工人最早得到勝利消息,他們為之熱烈歡呼。1917年11月12日,在哈爾濱的俄共(布)發布了《告滿洲全體公民書》,號召在東北地區的俄國僑民和中國工人支援俄國人民的革命斗爭,“堅信彼得格勒工人士兵蘇維埃全俄代表大會的充分穩定,支持他們對資本家和地主前臨時政府的斗爭。”這一號召,首先得到哈爾濱的中俄工人和俄國革命士兵的支持。11月16日,秋林洋行的全休職工舉行了罷工。11月20日,中東鐵路哈爾濱總工廠工人和革命的俄國護路隊士兵召開代表大會,會上通過了《承認蘇維埃政權的決議》。1918年2月28日,在俄共(布)領導下,中東鐵路職工代表大會在哈爾濱召開了,討論了中國工人的組織問題,號召“團結和聯合中國工人,為反對蘇維埃國家的敵人,為反對中俄人民共同敵人而斗爭。”在其影響下,哈爾濱總工廠中國工人於同年10月建立了第一個工會——三十六棚工業維持會。這是中國工人建立的最早體現中國工人根本利益的工會組織之一。這個工會在建立初期,與俄職工聯合會一起,領導中東鐵路哈爾濱總工廠的工人,在反對沙俄殘余勢力的斗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1918年到1920年間,中東鐵路中俄工人為反對沙俄殘余勢力以及外國干涉者,掀起了全線四次大罷工。俄共(布)在罷工期間,積極開展向中國工人的宣傳活動,介紹俄國國內斗爭情況,揭露各帝國主義國家出兵干涉的罪惡目的,請求中國工人給予支援。當時主要的宣傳形式是向中國工人散發中文傳單,如《聲明俄國舊官僚罪狀,通告中華民國農工商軍學各界人等急速省吾》、《天下貧苦之人民一體聯合》、《俄國一般勞農者敬告中國勞農兄弟》、《中國工黨同胞聽者》等等。通過俄國十月革命、馬克思主義、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宣傳,使中國工人受到深刻的教育,階級覺悟不斷提高,斗爭方向更加明確。這期間的中國工人運動,無論在規模和覺悟程度上都有很大擴展和提高,在東北乃至全國都有相當的影響。

由此可見,黑龍江工人是接受馬克思主義和十月革命思想最早的一支隊伍。這一時期的罷工斗爭,為支援十月革命和鞏固年輕的蘇維埃政權作出了重大貢獻。在國際工人運動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6]

俄共(布)還利用紅色報刊在鐵路沿線進行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宣傳。俄文報刊在哈爾濱出版有一定的歷史,最多時達到30余種。1917年十月革命勝利后,相繼出現了一些紅色俄文報刊,主要有:《勞動之聲》、《新生活報》、《學生之聲》、《前進報》、《南方社會主義革命者報》、《通報》、《論壇報》、《風聞報》、《回聲報》等十余種。

俄共(布)在進行馬克思主義傳播的同時,在中國職員和工人中發展了俄共(布)黨員。據有關資料記載,1907年,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爾什維克)黨員的工作下,哈爾濱俄國軍官學堂任漢語教官的任輔臣,參加了布爾什維克秘密領導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哈爾濱工人團”,開始從事革命活動。1908年,任輔臣秘密加入布爾什維克黨,成為中國國內最早的俄共(布爾什維克)。任輔臣按照俄共(布)的指示,在哈爾濱進行革命活動,在俄國和中國職員工人中進行馬克思主義思想宣傳。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