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馬克思主義在黑龍江的早期傳播

文/任希貴
2012年12月11日09:5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1918年7月,“拒約運動”的發動者,鄧潔民的同學、好友王希天也到東華學校,同鄧潔民共同探討國家前途。並進行演講,揭露日本侵華野心,反對北洋軍閥政府賣國行徑,發動群眾投入這一愛國運動。王希天的宣傳,激起了東華學校學生對日本帝國主義和軍閥的憤怒,愛國之心油然而生。兩人當時深受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鼓舞,以至對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非常崇拜和景仰。鄧潔民贊成列寧的主張,向往走俄國人的道路。每當報上刊登列寧的講演,他總要向別人宣講。這種信仰和崇拜在1924年他撰寫的《哭王希天並悼列寧》文中可見一斑。文中寫道:“列寧君,吾東方同志,君實為發大光者,吾與希天實仰望君,欽佩君,且常祝君之健康,而君今棄吾等千百萬同志而長去矣。帝國主義野心家常咒君早死,今聞君之死耗,彼將豪喜,而千百萬被壓迫民族將何是賴?吾敬祈君感動一般在俄之同志,堅持君之宏大規模而前進不已,直到世界全體被壓迫民族解放而后止。”這不難看出鄧潔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和為世界被壓迫民族解放而奮斗的真誠夙願。

黑龍江的第一個中共黨員馬駿也曾在東華學校進行過革命宣傳。馬駿是黑龍江省寧安縣人,也是南開學生。1919年五四運動后,鄧潔民曾到母校天津南開專門會見過馬駿,對他指揮京津學生在天安門前進行大規模游行示威極為贊揚。20年代初,馬駿曾多次到哈爾濱看望鄧潔民。1920年8月,馬駿到東華學校,鄧潔民將校長室隔出半間讓馬駿居住。在半年多的時間裡,馬駿借在東華學校兼課之機,向學生進行革命宣傳,介紹五四運動和國內外革命形勢。鄧西園回憶說:“馬駿在東華學校任教的一段時間裡,為東華學校增添了共產主義的色彩。”

以東華學校為宣傳陣地的先進知識分子在黑龍江進行的馬克思主義宣傳活動,對喚起人民的覺醒走十月革命的道路起到重要作用。可以說這樣一支先進知識分子群,雖然沒有像北京、上海那樣組成對馬克思主義研究的組織,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但他們走在時代的前列,接受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他們的活動使黑龍江這個邊陲大省成為馬克思主義傳播的重要陣地。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東華學校迅速響應。在鄧潔民的推動下,東華學校師生率先上街示威游行,進行講演,要求力挽主權,取消“二十一條”。據有關史料記載:5月6日,哈爾濱東華、育才、三育等校學生率先走上街頭游行示威。[11]要求取消“二十一條”。“5月24日,濱江東華中學校等校學生舉行示威游行警察廳“各巡崗皆特別加崗”,“巡長來往巡視”。“6月16日,濱江東華中學師生走上街頭,演出《越南亡國淚》以警同胞”。“6月26日,東華中學組織的赴京津參觀團回到哈爾濱,向哈爾濱各界報告京津學運情況,‘以資考鏡’”。在祖國東北邊陲的黑龍江,在東北軍閥的殘暴統治下,鄧潔民為首的東華學校師生能有這樣的舉動,實難能可貴。

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使哈爾濱這座城市形成了澎湃激蕩的紅色革命空氣,這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中國關內是難以見到的。在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者、后來成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的瞿秋白記述中可見一斑。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