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馬克思主義在黑龍江的早期傳播

文/任希貴
2012年12月11日09:5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旅俄華工華僑在黑龍江進行馬克思主義傳播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華工是個歷史現象,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俄國與英、法協約國在華招募大量華工為戰爭服務,整個大戰期間僅旅俄華工就有45萬人。到俄國十月革命前后旅居俄國的華工仍有30多萬人。旅俄華工從事最艱苦的勞動,拿最低的工資。這種地位決定了他們最易接受能夠使他們獲得徹底解放的理論武器馬克思主義,也最容易擁護十月革命。他們是十月革命的參與者,同時也是十月革命的傳播者。

俄國十月革命前后,俄共(布)認為,對在俄國的外國勞動群眾進行階級教育和國際主義教育,具有重大的意義。俄共(布)富有遠見地把俄國境內的中國工人看作是偉大十月革命思想在中國的未來傳播者,要對他們進行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正是在大量的工作下,許多華工參加了十月革命。

1917年俄共(布)領導推翻沙皇統治的二月革命時,不少華工參加了革命。十月革命期間,許多華工自覺地拿起武器和俄國工人一道參加了各地武裝起義,創立蘇維埃政權。而且有些人經過革命洗禮參加了布爾什維克黨,還有些人為這場偉大的革命而英勇獻身。據有關材料估計,在俄國十月革命及其以后的國內戰爭期間,直接拿起武器參加革命並為保衛蘇維埃政權而戰斗的旅俄華工總數約在15萬至20萬人之間。他們是中國無產階級的組成部分,是最先接觸到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付諸實踐的一支中國無產階級隊伍,又是向國內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生力軍。

旅俄華僑華工向國內傳播馬克思主義,主要是通過“旅俄華工聯合會”進行的,其主要領導人是劉澤榮。1917年4月,留俄學生、華僑青年劉澤榮放棄學業,為了救助旅俄華工,在彼得格勒發起成立了“中華旅俄聯合會”。1918年12月,該會會員發展到6萬人。后來改組為“旅俄華工聯合會”,成為擁護和支持十月革命的華工組織,同時又是關心祖國命運和解放的愛國華僑團體。為使祖國同胞了解十月革命情況,“旅俄華工聯合會”開展了一些宣傳十月革命的活動。該組織先后創辦了《華工》和《旅俄華工大同報》(簡稱《大同報》)。旅俄的地方華人組織也出版過一些宣傳刊物,如在赤塔有《華工醒世報》,在阿穆爾有《社會警鐘》報,以及《工人之路》等。這些刊物 “專以傳播共產主義於中國為主旨,聲勢逐漸擴充,已有不可收拾之勢”。這反映了旅俄華工的宣傳活動具有一定的聲勢和影響。1918年12月30日,“旅俄華工聯合會”在莫斯科召開第一次華工群眾大會。莫斯科分會會長張永奎(哈爾濱人)號召華工同胞立即積極投入革命斗爭之中,他說:“中國人民應該與俄國革命並肩前進,走俄國革命的路,所以大家都要到自己的崗位上,與歐洲資本主義進行堅決的,毫不留情的斗爭。”1919年2月,“旅俄華工聯合會”代表在莫斯科工兵代表蘇維埃全會上致賀詞說,實現國際理想的時刻到了,不僅對於西方無產階級,對於東方無產階級也一樣。中國工人應該向你們學習社會斗爭的新方法,以吸取適合中國現實情況的東西。“旅俄華工聯合會”的上述言行說明,它十分關心祖國的命運,主張中國無產階級“走俄國人的道路”。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