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如此,“旅俄華工聯合會”還陸續派人回國宣傳十月革命。1919年1月初,一批華工代表從遠東秘密回到中國東北宣傳革命,許多人在黑龍江地區進行馬克思主義宣傳。據有關文獻記載,“近日由俄國返國的華工開始在中國居民甚至在軍隊中進行布爾什維克主義的宣傳”,其中“在沙河子煤礦出現了三個從西伯利亞回來的中國人,他們開始在中國工人中進行布爾什維克主義的宣傳”。但這三名華工在黑龍江方正縣沙河子煤礦宣傳時被駐扎在該礦的日本軍警抓獲,此事引起中國政府當局的恐慌,北洋政府國務院密電東北各地軍政當局“嚴切偵防,以遏亂萌”。3月初,又有300多名旅俄華工准備回國開展宣傳活動。北洋政府獲悉后,當即密電全國各地軍政首腦“切實防范,弭患無形”。
俄國十月革命后,中俄斷交,經旅俄華工聯合會與蘇俄政府談判,蘇俄政府答應免費運送華工回國。當時北京政府唯恐華工回國帶來過激思潮,曾設法阻攔華工回國。但仍有數萬華工通過中東鐵路陸續回國,其中大多數華工在哈爾濱謀生。這些旅俄華工不僅帶回了《旅俄華工大同報》、《華工醒世報》、《社會警鐘》、《社會星》等報刊和大量宣傳十月革命的書籍,而且還將親眼目睹、親身經歷和親自聽到的有關俄國革命和馬克思主義思想,傳播給周圍的人。
旅俄華工的各種宣傳活動擴大了十月革命對中國的影響。1920年6月,旅俄華工聯合會在莫斯科建立了俄國共產黨華員局。俄國共產黨華員局雖然不是中國共產黨,但它卻是華人中最早的共產黨組織,華員局在對國內進行馬克思主義宣傳和共產黨組織的建立做了積極的工作。華員局與當時在國內成立的共產主義小組等中國共產黨的早期組織從時間上和性質上無大差別。但由於原因種種,這個組織沒有與國內其他共產黨組織聯系,也沒有延續下來,以至於這個組織的主要人物劉澤榮於1920年底隻作為一個普通歸國華僑,沒有成為共產主義者,直到1956年他才加入中國共產黨。
當然,在當時的條件下,由於旅俄華工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多數人目不識丁,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多為直觀的感受,切身的體會。他們不可能說清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道理,更不可能作為一種學理加以研究。所以旅俄華工對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和傳播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其廣度和深度遠遠不夠。但他們在馬克思主義傳播中的歷史作用,尤其是對工人進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的歷史功績是不可低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