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張軫指定三一三師政治部主任柳世璽、副師長丁建華起草部隊的起義通電。5月15日,經張軫最后審定,起義通電由三一三師電台發出。至此,張軫率部2.5萬余人起義成功,光榮地走進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行列之中。
金口起義后,16日,漢口解放﹔17日,武昌解放﹔18日,張軫率部隊將領過江到漢口,受到解放軍第十二兵團司令員蕭勁光和第四野戰軍副政委鄧子恢的熱烈歡迎。
5月20日,張軫發表了告全國的起義通電。21日,張軫又給毛澤東和朱德發了一封情真意切的電報,說明自己的起義決心。
毛澤東收到電報后,立即給“華中局,並告蕭(勁光)陳(伯鈞)”指示電,作出了中央軍委關於對張軫部改編問題的決定:“張軫部應照曾澤生、吳化文那樣,以起義部隊待遇。”“張部目前短期暫用原來名義,由你們召集李先念、王宏坤、王樹聲諸同志會商,由十縱、十二縱抽出一、二個師與張軫合編一個軍,張軫為軍長,以我們一人為副軍長,按照改造曾澤生、吳化文等部的方法加以改造。”
張軫在1963年1月如實回憶了自己起義的思想動機:“我投向人民的懷抱,固然是光榮的事跡,但我回憶我的動機,太不純了,是為了個人找出路,並不是為了革命。當時,我還提出可恥的起義條件,如保持我的地位,保全我的軍隊,保全我的地盤等。以后雖經先進人士和共產黨聯絡人員的解釋和指導,我也決心准備無條件起義,但思想顧慮終沒有徹底解決。……一再拖延,遲遲不決,主要是怕起義后,解放軍改編軍隊,使我變成光棍。到了最后,白決定要拉走了,看到跟他走,是死路一條,於走投無路時,才走上起義的道路。”
張軫對於起義的憂慮顯然是多余的。1949年7月24日,第四野戰軍奉中央軍委電令發布命令:“著張軫部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十一軍。以原第三〇九師、第三一二師合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一一師﹔原第三一三師、第三一四師合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一二師。任命張軫為第五十一軍軍長﹔李春圃為政治委員﹔楊煥民為第一副軍長﹔辛少亭為第二副軍長﹔羅通為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王亢為參謀長﹔斐毓華為副參謀長。”
1950年9月24日,解放軍第五十一軍軍部被改編為解放軍中南軍區空軍領導機關,所屬部隊與湖北軍區合並,解放軍第五十一軍番號被撤銷。張軫改任解放軍湖北軍區副司令員。
1953年至1957年,張軫從部隊轉入地方工作,在國家體委任職。1957年,張軫被錯劃為“右派”,受到不公正待遇。“文化大革命”中,張軫受到沖擊。1975年,張軫被摘掉“右派”帽子,1979年被徹底平反,曾任河南省副省長、省政協副主席。1981年7月26日,張軫在鄭州病逝,終年87歲。
(《黨史縱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