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張軫金口起義:從國民黨陸軍中將到解放軍第五十一軍軍長

○葉青鬆(解放軍)
2013年01月09日08:4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黨史縱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他追隨程潛,拒絕投靠蔣介石,蔣對他恨之入骨﹔血戰台兒庄,他立下大功,被贊為抗日名將,可到了湯恩伯手下,他卻成了“傀儡軍長”﹔亂世英雄起四方,有槍便是草頭王,他抓住機會擴大自己的實力,成了三股勢力爭相拉攏的“草頭王”﹔金口起義后,他成了人民解放軍軍長。作為軍人,這樣傳奇又曲折的一生值得細細一讀,他就是從民國中將到共和國人民軍隊第五十一軍軍長的張軫。

讀小學就有革命舉動,差點丟性命

1894年4月15日,張軫出生於河南省羅山縣河口寨。張軫的祖父張維城按中國取名習俗,從王勃《滕王閣序》的“星分翼軫,地接衡廬”句子中,給孫子取名軫,字翼三,意在“張、翼、軫,正好是天上二十八星宿”,對他的人生寄予美好祝願。

1909年8月,張軫以第七名的成績考中開封陸軍小學。張軫在陸軍小學學習期間,清政府腐敗無能,對內鎮壓人民,對外簽下了許多喪權辱國的條約,這讓身懷一顆愛國心的張軫憤恨不已。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的消息傳來后,張軫、余廣造、楊體銳等幾個同學立即商討如何配合武昌起義,試圖發動陸小舉事。但因張軫等屬於“沖動而魯莽舉事”,很快被校方偵知,很多同學被校警扣留。張軫僥幸逃了出去,孤身南下武昌,意圖參加革命軍。

此時恰逢袁世凱調兵遣將 “圍剿”武漢革命人士,革命軍將領李烈鈞下令所屬部隊將從河南過往的行人一律按來武漢的密探處理。因此,從學校出逃的張軫剛到武昌邊上的陽邏城就被當作密探抓了起來。

看守張軫的人叫諶保全,他看張軫是個孩子,不可能是密探,便找到連長劉道生求情。在諶保全的周旋下,保住了張軫的性命。因張軫寫得一筆好字,劉道生便留張軫當了連隊文書。張軫為了報恩認真工作,贏得了連隊上下的好評。但張軫清楚,此地終非久留之地。不久,他瞅准時機,投奔了漢陽鄭挽瀾衛隊營。

1913年夏,張軫在鄭挽瀾的建議下,考入南京陸軍第四中學,被分配在騎兵專業班學習。張軫入學后,發生了震驚中外的大事件: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准備入京組織內閣,被袁世凱派人暗殺在上海火車站,為此,孫中山號召以武力討伐袁世凱。張軫在學校看到《討袁檄文》,便組織幾個豫籍同學,公開宣傳討袁,並加入了中國國民黨。但討袁軍沒有統一的指揮,很快被袁世凱的部隊所擊敗。

南京失陷后,袁世凱根據南京陸軍第四中學提供的激進學生名單,下令通緝張軫等人。張軫連夜逃出南京城,在豫陝邊界流浪三年,結交反袁志士。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后,張軫因在倒袁運動中有功,被陝西軍方保薦,送北京青河陸軍第一預備學校就讀。1918年,張軫升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學習。1919年,張軫因騎兵科成績突出,被保送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

1923年春,張軫畢業回國,來到陝西,任劉鎮華的第一師四團少校團副,次年晉升為中校。1924年10月,馮玉祥等發動“北京政變”,組建了國民軍。張軫又投奔國民軍第二軍,就任第二軍開封訓練大隊大隊長兼戰術教官。1925年10月,張軫任黃埔軍校第四期戰術總教官。1926年2月,程潛所部改稱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張軫調任第六軍十九師五十六團團長。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